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陜西西安長安:整合基層資源 完善多元解紛
            時間:2024-10-28 10:48來源:人民法院報責任編輯:王易之

            “為更好滿足群眾訴訟需求,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已搬遷新址,從3月11日起,立案和訴前調解工作將在新址辦理……”今年3月9日,長安區法院門前的一則公告,引得來往群眾駐足觀看。

            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快速發展,長安區法院收案量呈增長趨勢,抓前端、治未病,勢在必行。“多元解紛不能只靠法院一家之力,法院要在黨委領導、政府支持下,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大局,不越位不缺位,發揮好法院力量。”這是長安區法院院黨組的共識。

            立足社會治理實際,2024年3月,在長安區委主導下,陜西省首家區級綜治中心——西安市長安區綜治中心應運而生。長安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等5個單位入駐,長安區教育局、人社局等12個部門派員常駐,長安區投資商務局、交通局等26個部門輪流入駐。


            長安區綜治中心。資料圖片


            一名網格員在巡查時發現一起贍養糾紛,上報法院后糾紛得到及時調解,老人向網格員表示感謝。資料圖片


            長安區法院法官與社區網格員實時調度溝通。資料圖片

            訴訟服務離群眾更近了

            “對群眾來講,需要的就是一個說理的地方。相對于用什么程序、什么途徑來解決糾紛,群眾更在意的是能不能更加公正、高效地解紛,我們將在黨委領導下,與其他部門形成合力,將群眾糾紛一攬子調處。”談及該院立案庭全員入駐綜治中心的初衷,長安區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魏益表示。

            為了實質性化解矛盾,長安區法院立案庭邀請了12名經驗豐富的調解員駐庭調解,成立7個調解工作室,打造了9個“法院﹢”聯合調解平臺,司法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互相配合,協同發力,讓調解的溢出效應充分發揮。

            在制度設計上,立案庭安排專門法官負責指導調解員調解案件,隨時就疑難復雜案件進行研判,共同商討調解方案和突破口。同時,將訴前調解案件和司法確認案件計入法官結案數量,一并納入績效考核,以此調動法官多元解紛的積極性。

            入駐綜治中心以來,長安區法院立案庭訴前調解成功845件,調解成功率達36.1%。調解成功數量同比增長156%,成功率增加13%。同時,長安區法院積極協助其他入駐單位開展調解,并向其他單位開放法院遠程視頻系統,目前已促成其他單位受理的100多起矛盾糾紛實時調度、成功調解。

            群眾辦事更方便了

            “我是一名網約車司機,剛發生了交通事故,要上法庭打官司就影響我出車了,損失更大,我想問一下有沒有什么其他辦法?”5月13日,網約車司機李師傅帶著試一試的心情,來到立案庭向導訴臺咨詢。

            “如您同意,我們將這個糾紛分流至交警窗口,同時派一名特邀調解員陪您一同處理。”導訴臺的工作人員回答道。

            “同意、同意。”李師傅在交警大隊警官和特邀調解員的共同調解下,不到一個小時,全責的對方便向李師傅現場支付了全部賠償款。

            “之前,我們與多部門建立了聯合調解機制,糾紛分流在機制上是暢通的,但因為不在一起辦公,群眾還是不夠方便。”長安區法院立案庭庭長許立介紹道,“在綜治中心,我們強化導訴功能,提升‘初次見面’的服務體驗,讓群眾好操作,解紛需求好表達,并將分流轉辦、多元化解、協調調度、跟蹤督導、分析研判等工作放至后臺,由工作人員完成,讓群眾少奔波、少操心、增強獲得感。”

            例如,在交通事故案件中,人傷、財損相對嚴重的事故往往需要司法鑒定,保險公司根據鑒定意見才能進行理賠,若僅僅因為需要司法鑒定就要走完整個訴訟程序,顯然是浪費司法資源和群眾時間。在綜治中心,長安區法院積極推動鑒定程序前置,引導當事人自愿選擇訴前鑒定。長安區法院入駐綜治中心以來,經當事人同意,對167件案件啟動訴前鑒定,已完成鑒定90件,當事人拿到鑒定結論后成功調解46件,占比超50%,辦案平均用時縮短約40天。

            基層糾紛更少了

            除了融入綜治中心,長安區法院的司法觸角也延伸至了基層治理網格。

            網格式管理是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的重要手段,如何依托整合現有基層治理資源,讓網格員也成為法院的“眼”和“腿”,輔助審執工作,避免重復建設?長安區法院花了不少心思。

            2023年,長安區法院建立網格化指揮中心,橫向聯通公安、檢察、司法、交警、信訪五大分中心和62個區級部門,縱向對接社會治理網格網絡,覆蓋長安區全部街道、村組、社區的610名網格員,實現矛盾糾紛就地發現、分層過濾、逐級化解,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準化水平,網格員參與到矛盾排查化解、送達法律文書、調解、協助執行和查人找物等工作中來,成為了司法力量的重要補充。

            “網格員周巖,你所負責網格內的鼎興裝修公司,因拖欠勞動報酬已被列為被執行人,其法定代表人王某目前聯系不上,請在巡查時留意該單位和王某。”4月2日,在綜治中心的網格指揮平臺的大屏幕前,長安區法院執行局副局長紀勝利通過網格指揮中心向網格員發布工作指令。

            熟悉片區、眼明手快的周巖每天都要騎著單車在片區進行巡查,看看有沒有亂停車、消防隱患等情況。接到指令后,周巖便在巡查途中格外留意是否有王某的蹤跡。三天后,他果然發現了王某,并向其告知了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決的法律后果。在周巖的耐心勸說下,最終,王某主動來到法院,并將全部案款13600元轉賬至法院執行專戶。

            透過一組數字,長安區法院融入社會治理大局、實現多元解紛的成效逐漸清晰:今年上半年,長安區法院受理轄區內案件12716件,同比下降23.7%,案件總量多年來實現首次下降,以綜治中心為中心點、以基層人民法庭為輻射、以網格為依托的多元解紛工作模式成效初顯。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