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尋子35年!寧夏公安助力江蘇失散家庭團圓
            時間:2024-10-27 11:10來源:平安銀川責任編輯:李鴿


            “兒啊,我終于找到你了,這么多年我找你找得好苦啊。”10月24日,在寧夏銀川市公安局金鳳區分局刑偵大隊,61歲的李某某緊緊抱住走失35年的兒子,淚流滿面。

            “這一天,我等了35年,謝謝人民警察,謝謝銀川市公安局。”面對民警,李某某哽咽地一遍遍說著感謝。

            5月15日,金鳳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迎來一位滿懷期盼的報案人李某某。

            “您好,同志,我的兒子35年前在江蘇徐州失蹤了,我想報案找兒子……”這起特殊的報案,揭開一段跨越35年的尋親之旅。

            35年前,在江蘇徐州,李某某的妻子帶著1歲2個月的孩子買菜時,孩子不慎失蹤。此后,李某某踏上漫長而艱辛的尋子征程。

            35年來,他拿著兒子的照片,找遍了江蘇的每一個城市,還延伸至安徽的大部分地區。一路上,李某某逢人便打聽兒子的下落,卻始終沒有任何消息。

            看到網上發視頻的博主像自己的孩子,或是路上的行人有幾分相似,李某某都會滿懷希望地前去確認,但每次都失望而歸。

            今年,李某某來到銀川打工,他抱著最后一絲希望,來到金鳳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報案,希望警方能給予他幫助。


            接到報警后,金鳳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迅速開辟尋親“綠色通道”,詳細詢問李某某的孩子失蹤時的情況,對其衣著、身高、胎記等特殊細節進行登記。隨后,民警展開一系列調查。但由于失蹤時間太長,調查猶如大海撈針,未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民警沒有氣餒,借助“專業+機制+大數據”機制,全力以赴開展研判查詢工作,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

            3個多月里,民警不知疲倦地分析數據、排查線索,不斷調整思路,拓寬搜索范圍,只為找到一絲希望。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民警發現江蘇蘇州的居民張某與報案人李某某存在生物學親緣關系的可能。

            這一發現猶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讓民警精神大振。根據掌握的情況,民警展開進一步調查。經深入研判,發現張某戶籍登記信息初始地址為江蘇徐州,與李某某的孩子失蹤地為同一轄區。

            民警前往張某父親居住地江蘇徐州和李某某前妻居住地安徽滁州開展工作,經四處奔波、走訪群眾,獲取了張某為抱養兒童、李某某的孩子耳朵耳廓處有一處天生增生肉瘤等關鍵線索。

            民警馬不停蹄地趕往江蘇蘇州,通過實地走訪,發現張某也曾報案尋找過自己的親生父母,且張某的耳朵特征與李某某的孩子相符。為確保萬無一失,民警對張某進行了血樣采集,并迅速進行比對,最終確定李某某為張某的生物學父親。至此,這段跨越35年的尋親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據了解,銀川市公安局自2016年開展“尋親活動”以來,與“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寧夏兒童福利院、社會救助站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尋親快速通道,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合作機制,搭建了尋親合作平臺。

            近年來,銀川公安共受理打拐尋親案件2100余起,檢驗尋親樣本3800余份,比中198人,幫助198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