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32年跨國“尋根夢”,圓了!
            時間:2024-09-03 09:17來源:新疆平安網責任編輯:王易之

            “您先不要著急,翻譯民警馬上就來,先喝口水休息一下!”新疆烏什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民警張萬里熱情地說道。

            8月22日,一位中年外國男子挎著旅行包來到烏什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用不太流利的柯爾克孜語加上手舞足蹈地比劃,很努力地表達著他想說的話。

            巴某(右一)向民警展示老照片。受訪單位供圖

            辦理業務的民警不懂柯爾克孜語,看著男子焦急不已,一邊安撫男子,一邊聯系了一名會多種語言的民警到現場。經過了解,該男子是想尋找自己的親人。

            “他說他來這里是因為一封32年前的信!”翻譯民警說。

            這位名叫巴某的男子來自哈薩克斯坦,憑借著一封來自1992年的信件地址找到了這里,這封信件是他中國的叔叔寫給他父親的,遺憾的是巴某父親于2000年就去世了,他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想替父親回到中國填補未解鄉愁,另一方面他覺得自己雖然出生在哈薩克斯坦,但始終認為自己的根是在中國,希望有朝一日看一看相隔千山萬水的親人。

            在場的民警無不被這個千里迢迢跨國尋親的游子感動著,決心一定要幫其找到親人。但是目前唯一的線索就是那一封32年前的信件,信封上郵戳地址只寫到亞曼蘇柯爾克孜族鄉,并且巴某也只知道寄件人是自己的叔叔叫玉某,再無其他相關聯的信息。

            能夠獲取到的信息太少,加之時間久遠,為這場尋親增加了較大的難度。烏什縣亞曼蘇鄉區域面積達1800多平方千米,歷史戶籍人口及遷出人口有上萬人,通過系統搜索同音不同字的“玉某”高達上百人。30多年時間里,片區民警都更換了幾輪,誰也不知道玉某會不會也搬離了原來的家。

            “為了縮小尋找范圍,我們幾經周折,把已經退休多年的老民警請過來,通過老民警回憶并經過現任職的警務室民警實地走訪,終于鎖定亞曼蘇鄉尤喀克亞曼蘇村的一戶村民可能是玉某的兒子,也就是巴某的堂弟?!毖罎M蘇派出所副所長玉米瓦爾·莫拉說。

            巴某得知可能找到了親人,握著民警的手不停地說“謝謝”。雖然語言不通,但是民警們能感受到巴某發自內心的喜悅。

            在民警的幫助下,巴某來到亞曼蘇鄉該村民家中,巴某拿出一張父母生前的照片與玉某兒子家保留的老照片作對比,立即認出了老照片中自己的父親。他驚喜地說:“沒錯,這是爸爸年輕時的模樣!那這個就是我的親叔叔,他就是我的堂弟??!”

            遺憾的是巴某的叔叔玉某也已經去世多年,玉某兒子麥某回憶說,父親生前也說過他有一個哥哥在哈薩克斯坦生活,一直用書信往來,互報平安,由于種種原因,兄弟間未能相見。隨著長輩們的相繼去世,書信也漸漸斷了,他也沒想到兩家親人還能有相見的機會。巴某和麥某這對堂兄弟滿含熱淚緊緊相擁。

            兄弟倆緊緊相擁。受訪單位供圖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