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以檢察之力繪就自然生態公園城市新畫卷
            時間:2025-02-06 19:46來源:湖北長安網責任編輯: 安羽

            咸寧,坐擁“一江一山兩湖兩河”全域山水生態格局、“南山北湖”“綠環抱城”城市空間形態和12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被譽為自然生態公園城市。2024年以來,湖北省咸寧市檢察機關通過打好助力流域綜合治理“組合拳”、辦好流域治理檢察“精品案”、搭好流域治理“朋友圈”,充分發揮“四大檢察”職能,以檢察之為共繪咸寧生態之美。

            打好助力流域綜合治理“組合拳”

            洋都河發源于通山縣黃沙鋪鎮,流經鄭家坪、石宕村、洋都村、通山城區后匯入通羊河,是通羊河的一級支流。

            2024年2月,通山縣檢察院收到投訴線索,洋都河流經城區河段存在生活污水直接向河道排放的情況,導致水體長期被污染,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遭到破壞。

            經調查核實后,2024年3月,通山縣檢察院分別對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相關部門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同時召開公開聽證會,邀請行政部門負責人、聽證員和人民監督員參加,在會上確定各部門監管職責以及履職銜接安排,并現場向相關部門送達磋商函和檢察建議書。

            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部門聘請專家確認洋都河水體污染問題屬實,將該問題納入到排水管網及設施改造工程項目,該項目已經審批,項目概算總投資6434.19萬元,建設時間為18個月。

            近日,通山縣檢察院對該案進行“回頭看”,洋都河的改造工程已在施工中。

            數據統計,全市檢察機關通過辦案促使職能部門清理岸線、河道56.3公里,清理各類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7887噸,治理被污染水域135畝,挽回、復墾被非法占用和改變用途的耕地1500余畝。

            辦好流域治理檢察“精品案”

            2024年1月,“益心為公”志愿者向咸寧市咸安區檢察院反映涉案線索,稱一九五烈士公園,現存在烈士公園內安葬烈士數量與史料記載有出入,底數不清;132座烈士墓碑篆刻不規范,57處烈士姓名、籍貫、入伍時間、部隊番號、犧牲年齡等碑文信息殘缺不全等問題,有損烈士紀念設施莊嚴、肅穆的環境和氛圍。

            咸寧市咸安區檢察院多次實地勘察、通過軍事檢察機關調取資料,查實線索。2024年1月31日,該院啟動行政公益訴訟立案程序。經召開公開聽證會,咸寧市咸安區檢察院結合聽證員意見向相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對一九五烈士公園的日常管理和維護職責,采取有效措施,恢復和保持紀念設施莊嚴、肅穆的環境和氛圍。2024年3月27日,相關部門回復稱,針對一九五烈士公園內存在的墓碑篆刻不規范、犧牲時間錯誤、碑文重復等問題進行了整改。

            咸寧市檢察院、咸安區檢察院聯合武漢軍事檢察院開展清明祭掃主題活動,檢察官發現烈士墓碑碑文篆刻不規范、烈士犧牲時間表述錯誤等明顯錯誤仍然存在。2024年5月17日,咸安區檢察院依法向咸安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請求判令相關部門依法履行對一九五烈士公園的法定管理保護職責,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相關問題。

            2024年8月30日,咸安區人民法院判決責令被告咸安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兩個月內依法全面履行對一九五烈士公園的法定管理保護職責。該案判決生效后,咸安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整改,核實烈士身份信息,統一更換墓碑。同時專題報告區政府,擬將一九五革命公園安葬的烈士集中遷入咸寧鄂南烈士陵園,做到“集中管護”,方便群眾緬懷,慰藉烈士家屬,傳承英烈精神。2024年9月30日,該案入選最高檢與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發布英雄烈士保護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咸寧市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負責人表示,對檢察建議解決不了問題、具有示范意義的案件,通過起訴,有利于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

            搭好流域治理“朋友圈”

            2019年3月至2023年8月,張某等人違反國家環保法律規定,在未取得國家環評許可及采取有效環保措施的情況下,進行烤釩加工,將烤釩過程中產生的含釩廢水未經有效處理儲存至廠房內的廢水收集池,其中部分直排廠房外。經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檢測,該廠廢水收集池釩超標35.3倍,車間外煙道平頂積水處釩超標62.8倍,該廠排放的含釩污染物超過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十倍以上,嚴重污染環境。2024年6月4日,經查明上述犯罪事實,通城縣法院判決張某等人污染環境罪。

            刑事判決后,通城縣檢察院認為被告張某等人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隨意排放廢水至外部自然環境,滲入土壤,對附近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予以民事公益訴訟立案,公告后,生態環境部門依法開展了生態損害賠償磋商,由行為人依法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120萬元修復受損生態環境。檢察機關跟進監督,目前,受損生態環境已修復完成。

            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才能更好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持續擦亮“生態咸寧”名片。

            為此,咸寧市檢察機關一方面加強跨部門協作,與消防、公安、法院會簽《咸寧市消防安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辦法》,與民政部門會簽并下發《關于推進落實“十一號檢察建議”工作提示》,與政數局建立“12345熱線+檢察監督”協作機制,與武漢軍事檢察院共同簽署《關于建立軍地檢察機關協作機制的意見》,打破信息壁壘,暢通交流渠道,及時發現線索,助推流域治理提質增效。

            另一方面促進跨區域聯動,赤壁市檢察院聯合荊州、岳陽檢察機關開展“共護生態長江”公益保護活動,現場移送黃蓋湖交叉巡回檢察發現的筑壩攔叉、超標排污等2件案件線索;咸安區檢察院、嘉魚縣檢察院、江夏區檢察院共同簽訂《斧頭湖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會議紀要》,強化斧頭湖流域司法銜接,懲治破壞斧頭湖流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形成保護斧頭湖流域的法治合力。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