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存在的“傳統說教難共情、需求多元難滿足”的現實困境,湖北省黃石市司法局主動破題,整合資源,自2024年金秋新學年起,創新打造“黃小法”普法微課堂品牌工程,以精準化課程體系、場景化教學模式、立體化傳播矩陣,為青少年法治成長賦能,實現普法教育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的質效轉變。
機制創新:構建協同聯動的普法新格局
市司法局聯合團市委、市教育局、市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等部門,建立“1+3+N”協同機制。以司法行政機關為樞紐,統籌教育系統、共青團組織以及專業法律機構三方資源,形成“課程研發、教學實施、推廣評估”為一體的完整閉環。將“黃小法”普法微課堂有機融入中小學校道德與法治課、主題班會、團隊課等教學場景,實現法治教育制度化、常態化推進,為青少年法治教育注入新活力。
課程創新:打造精準供給的法治課程群
基于青少年認識規律和法治需求調研數據,市司法局構建了“基礎+權責+自護+警示”四維課程體系共24個專題。基礎篇設置《身邊的憲法》《法律與生活》《我愛我的國》等3個專題,通過沉浸式教學將憲法精神具象化;權責篇開發了《我的財務自由》《熊孩子闖禍誰買單》《依法養寵,做文明小主》等5個以案釋法專題,聚焦高空拋物、壓歲錢管理等生活場景,明晰權利義務邊界;自護篇推出《你會安全上網嗎》《舌尖上的安全》《對他人的奇怪要求,敢于說不!》等9個實訓專題,運用情景模擬提升防護技能;警示篇制作《遠離損友保平安》《杜絕不良行為,遠離違法犯罪》以及預防校園欺凌“四部曲”等7個警示教育專題,通過角色體驗強化底線意識。課程庫將按學年動態更新,實現按需定制、精準匹配。
教學創新:開創寓教于樂的普法新模式
普法微課堂以“案例導入+法律解析+行為指引”的三段式結構進行,每節微課控制在8分鐘以內,運用3D、MG動畫以及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等數字技術,將一個個法律知識點轉化為一個個青少年熟悉的生活化場景,通過專業律師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細致的法律分析,并給出具體可行的實操建議,指引青少年在遇到類似的法律問題時如何舉一反三從容應對,確保同學們“聽得進、看得懂、記得住、用得上”。同時,開發“黃小法”微信表情包、貼紙、練習本、玩偶公仔、掛件等豐富的法治文化周邊產品,形成“課堂+實踐+文創”的立體化學習體系。
立體傳播:構建全域覆蓋的普法生態圈
建立“線上+線下”雙軌傳播機制。市司法局會同團市委、市教育局同向發力,以學校為主陣地,推動每周5—10分鐘微普法深入到每一個學校和班級,形成常態化的教育機制。在“黃石司法”“青春黃石”微信視頻號、抖音號等新媒體平臺,開設“黃小法”普法微課堂專欄,每周動態更新課程,并配以生動文案及熱門話題標簽,增加視頻的吸引力和互動性,帶動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學法實踐。
階段成效:探索法治育人的黃石新樣本
截至目前,“黃小法”普法微課堂系列課程第一季24期已全部上線,面向全市446所中小學校推出,全網播放量達4.4萬余次,得到了學校師生的廣泛認可與好評。許多學生表示,這種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普法微課堂讓他們對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他們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下一步,黃石市司法局將結合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持續深化“黃小法”普法微課堂品牌建設,重點推進課程體系標準化、師資隊伍專業化以及全網推廣普及化,為新時代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黃石新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