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平原的田間地頭,民警現場搭臺宣講安全知識;街頭巷尾,警民聯合巡防用腳步丈量平安;農家院落,民警主動上門解決急難愁盼……景美、人和、產業興,離不開“警察藍”的真情守護。
去年以來,湖北省荊州市公安局聚焦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從降警情、控發案、除隱患等小切口精準發力,探索實踐主動警務、預防警務,轄區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盜竊類警情同比下降86.4%,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率達98.8%。
壓降發案,織密治安“防控網”
日前,群眾王先生來到監利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報警。監利市公安局“情指行”一體化中心與派出所綜合指揮室聯動,從接警到抓捕嫌疑人,再為當事人挽損,全程用時不到2小時。隨后,監利市公安局偵查中心根據這起警情抽絲剝繭,又連帶破獲3起入室盜竊案。
看似一起簡單的民生案件,警情“全面研”產生的打防效應倍增。
“要想快人一步,就必須先知先覺。”據介紹,荊州公安機關以警情全面研判為抓手,突出信息引領基層警務,提升主防警務效能。
“警情是治安狀況的晴雨表,更是主防工作的風向標。”荊州市公安局“情指行”一體化中心負責人周俊說,荊州公安深化“一市一臺”警務運行機制改革,將11個縣(市、區)的110報警服務臺全部收攏到市公安局,對每日警情進行分析,研判治安復雜問題和地區,據此有針對性地布置警力,為社會面巡防清查精準制導。
荊州公安機關依托12個街面警務站,在中心城區實施網絡巡防,構建點、線、面全方位防控格局,通過“步巡+車巡+視巡+定點駐守”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做到警察常在、警車常見、警燈常亮,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平安就在身邊。今年以來,荊州城區街面可防性盜竊案件實現零發生。
警社融合,共筑平安“共同體”
荊州區分局御路口派出所轄區有大中專院校5所,在校學生7.8萬余人。御路口派出所所長周彬介紹:“2024年涉校警情占全部警情的20%,主要為矛盾糾紛。”
針對這類警情,御路口派出所秉承“學生的問題在學校解決”的原則,和學校建立校園自治巡防隊,聯合轄區各高校選拔487名優秀的退役軍人大學生組成“戎光”志愿服務隊,與學校保衛處、駐校民警共同開展巡查防控、糾紛化解、受理師生求助等工作。志愿服務隊成立半年來,化解校園矛盾糾紛127起,御路口派出所轄區校園警情同比下降32.4%。
“我們將警力圍繞民意轉,做大群防群治隊伍,做強最小處置單元。”荊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支隊長周華平說,他們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帶動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催生出各具特色的警務、居(村)務融合新機制。
荊州區分局川店派出所為居民發放警民聯系卡,讓群眾少跑腿、信息多傳遞。一年來,民警通過警民聯系卡收集疑似涉詐信息50條,解答群眾咨詢150余次,轄區17個村居未發生一起電詐案件。
此外,公安縣公安局動員3146名村民小組長兼任小組輔警,洪湖市公安局組織退休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退伍軍人成立“平安洪湖赤衛隊”,石首市公安局南口派出所成立石首市第一支由民政部門注冊的“義警”組織,創新“民警+輔警+義警”的治安模式……一項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實踐,有力促進基層穩定和諧。
夯實基礎,傾力守護“大平安”
為夯實基礎,荊州公安機關實施派出所質量提升工程,將警力、資源推向基層一線,新招錄民警優先到派出所。
為給基層減負賦能,荊州公安機關明確派出所不辦理的11類刑事案件,讓派出所騰出更多精力開展主防。同時,細化制定社區民警任務清單,讓社區民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并將表彰獎勵向社區民警傾斜。
隨著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傾,如今全市“一居一警、一村一輔”全覆蓋,派出所所長、社區民警全部進同級黨委班子。他們常年沉在群眾中間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聯合綜治中心持續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今年以來化解矛盾糾紛61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