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東方市天安鄉,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身穿藍色馬甲,活躍在矛盾糾紛調解一線。鄰里矛盾、家庭關系、土地糾紛……困擾群眾的矛盾糾紛,在他們手中紛紛被化解。轄區群眾對他們贊不絕口。
天安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托司法、綜治、信訪、公安等各方力量,建立“藍馬甲”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以下簡稱“藍馬甲”),將村委會、網格員等納入多元解紛“朋友圈”,匯聚起化解矛盾糾紛的強大合力,以獨特的基層治理智慧,為這片熱土注入和諧溫度。
在“藍馬甲”工作人員的見證下,糾紛當事人張某和馬某握手言和。記者覃創源 攝
多元解紛
為矛盾糾紛匹配“最佳調解員”
“大家鄉里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握個手,這事就算翻篇了,以后還是好鄰居?!苯?,天安鄉“藍馬甲”成功調解一起因土地權屬引發的矛盾糾紛。檳榔地里,村民張某和馬某握手言和,相視一笑,嫌隙盡消。
此前,天安鄉長田村村民張某撥打海南12345熱線投訴,稱同村的馬某未經他許可,擅自鏟掉了他家的8株檳榔苗,要求馬某賠償經濟損失。
“我們接到反饋后,首先通過電話溝通了解基本情況,隨后召集雙方當事人與長田村‘兩委’干部、‘法律明白人’等‘藍馬甲’工作人員到長田村委會開展調解。”東方市司法局天安司法所負責人林豪青說。
什么是“藍馬甲”?在天安鄉,它不是某個人或某個部門,而是“5+2+N”的協同矛盾糾紛調處矩陣。
天安鄉黨委副書記張娜介紹,天安鄉以司法、綜治、信訪、公安、綜合行政執法為主體,東河法庭、檢察室為輔,農服中心、資規所、各村法律顧問、“村警”、網格員等N種力量參與,建立起鄉、村兩級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機制。
在調解現場,馬某辯稱,張某越界種植檳榔在先,自己多次溝通無果才鏟掉檳榔苗。張某則稱該土地權屬仍有爭議,且馬某應提前通知自己移走檳榔苗,而不是直接鏟除造成損失。
眼見雙方當事人情緒越來越激動,“藍馬甲”工作人員連忙將兩人分開并安撫他們的情緒,隨后耐心傾聽雙方的陳述,通過“背靠背”的方式,引導雙方互諒互讓、和睦相處。
林豪青溝通后發現,雙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在于土地的權屬和賠償金額。為了從源頭上化解雙方的矛盾,來自資規所、司法所、社會治理辦等部門的“藍馬甲”工作人員分別給出專業意見,明確了雙方的土地邊界,并結合檳榔苗市場價格等給出了調解方案,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以“藍馬甲”工作人員劃定的木樁為界,雙方不得在界線附近種植作物;馬某同意賠償張某被鏟除的8株檳榔苗,共計300元。
張某對調解結果表示滿意,當場和馬某握手言和,并簽署了調解協議書。
這起糾紛,是“藍馬甲”精準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縮影。天安鄉因歷史遺留引發的矛盾較為突出,土地矛盾糾紛較多。
“土地糾紛往往時間跨度長、問題錯綜復雜、權屬模糊難辨,僅靠一兩個部門調解,難度較大。‘藍馬甲’把各方專業力量擰成了一股繩,調解糾紛事半功倍?!睆埬冉榻B,天安鄉綜合考量糾紛的類型、復雜程度、當事人居住地、調解員擅長領域等因素,匹配“最佳調解員”,實現“一事一議”精準化解。
自去年5月“藍馬甲”成立以來,已化解矛盾糾紛30余起,為群眾挽回損失50余萬元。
“藍馬甲”還建立了工作臺賬,對矛盾糾紛逐一登記備案,并實行清單化、項目化管理,確保矛盾糾紛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管理和跟蹤。
主抓源頭
主動排查法治宣傳減少矛盾增量
“化解矛盾糾紛既要治急癥,更要防未病。”張娜介紹,天安鄉通過主動排查和法治宣傳主抓源頭,減少矛盾增量。“藍馬甲”充分利用各村“兩委”干部、網格員人熟地熟的優勢,加大排查力度,將矛盾糾紛發現在早、化解在小。
去年11月,抱由村“兩委”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排查到一起贍養老人糾紛。因為土地租金的使用和照顧母親的問題,原本和睦的一家人鬧了矛盾。村里多次調解無果后上報至“藍馬甲”。
經“藍馬甲”工作人員現場了解,抱由村一名年過八旬的老人育有7個女兒1個兒子。因老人患有腿疾無法正常行走,家中土地由其兒子吉某生產使用,老人多年來一直由吉某贍養。去年10月,吉某與妻子先后患病住院,吉某以15萬元的價格將家中10畝土地轉租給他人用于種植檳榔,并將獲得的租金用于治病。
在吉某住院治療期間,其姐姐到家中探望老人,發現老人下午1點多還沒吃午飯。老人倒苦水稱自己沒人照顧,孫子送飯不及時導致她經常挨餓。
“都說閨女是娘的連心肉,哪個女兒看到母親挨餓不心疼?”參與調解的“藍馬甲”成員、天安鄉社會治理辦工作人員黃雄告訴記者,7個姐姐紛紛指責吉某疏于對母親的照顧,不僅未盡到贍養義務,還“獨吞”了15萬元土地租金,要求將剩余的8萬元用于母親治病。吉某辯稱自己長期照顧母親,只是自己和妻子都住院了難免有所疏忽,認為母親年事已高,將剩余土地租金都交給她也不穩妥。
“這起矛盾糾紛表面是經濟利益糾紛,深層次根源在于家庭倫理關系失范。”黃雄了解案件實際情況后認為,溫情牌或許會成為破局的關鍵。
于是,“藍馬甲”工作人員一邊暖心安撫老人情緒,了解老人患病情況和養老事宜的意向;一邊對其子女釋法說理,告知無論男女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應盡力尊重老人的意見,此外也應考慮到吉某住院治病的實際困難,彼此應從親情角度換位思考,化干戈為玉帛。
最終,在充分考慮老人的意見后,8名子女最終就老人的贍養和治療等問題達成一致:老人繼續由吉某照顧日常起居生活,吉某支付1萬元、7個姐妹共同支付1萬元用于老人住院。如治療費用有剩余,1000元以下(含)部分由老人自行處理,1000元以上由姐弟8人平分。這份協議既有剛性約束,又保留人性化彈性,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在天安鄉網格員馬亞妹的手機里,網格微信群消息不斷跳動。她每天在手機上回答村民的各類咨詢、解決各種問題,讓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以前村民遇事就鬧,現在大家都知道先問‘藍馬甲’?!瘪R亞妹笑著說。
此外,“藍馬甲”還根據各村突出的基層治理問題與工作實際需要,常態化聯合鄉里各部門開展精準普法。工作人員將法律法規融入案例講解,在各村、學校等地開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禁毒等各類普法宣傳活動,不斷提高群眾的法治意識。
“下一步,‘藍馬甲’將根據排查出的各村矛盾糾紛類型特點,有針對性地聯合各部門進村開展普法宣傳,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張娜說。(覃創源 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