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前夫的矛盾能解決,多虧你們認真負責地調解。”近日,三亞市天涯區居民海某給回新社區平安工作站送來一封感謝信,感謝“馬哥調解室”的傾情調解,讓她和孩子的生活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當天,記者走進回新社區平安工作站,看到干凈整潔的辦公環境,工作人員正熱情耐心地為群眾答疑解惑,提供專業指導。
“自從回新社區平安工作站建立以來,共排查處理矛盾糾紛238起,無一起事態升級。”回新社區第一書記朱必林介紹,像這樣的平安工作站,天涯區共有7個。
“推進平安工作站建設,是三亞市天涯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夯實安全穩定基礎工作,穩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一大創新實踐。”天涯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12月,隨著群眾街社區平安工作站揭牌運行,金雞嶺路社區、南海社區、回新社區、回輝社區、馬嶺大社區、儋州村社區等平安工作站相繼揭牌,目前7個社區平安工作站已經全部投入使用。
據介紹,平安工作站實行“1+1+2+N+X”模式,即1名社區民警,1支專職網格員隊伍,2名以上社區警務輔助人員,“N”代表政府可發動的基層治理協助力量,主要包括機關黨員干部、警官、律師、調解員、物業等力量,“X”代表網格志愿者隊伍。平安工作站里,社區民警、輔警和專職網格員合署辦公,聯合開展入戶走訪、信息采集、排查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等工作,利用優勢互補、信息互通的優勢,有效實現基層警務工作和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質量“雙提升”。
三亞市天涯區群眾街社區平安工作站專職網格員與社區輔警到旅館回訪一起矛盾糾紛。 記者麥文耀 攝
化解離異夫妻矛盾糾紛
“馬哥調解室”來支招
海某家住回新社區,離婚前和丈夫有一棟自建樓,離婚后法院判決將他們各自名下的財產進行分割。離婚后,海某以為日子能平靜下來,沒想到近兩年前夫讓她和孩子不得安寧。
為了將海某和孩子趕出這棟樓,去年年底,前夫弄壞水電設施導致房屋停水、停電,并阻撓工人維修。海某為此多次與前夫發生爭執。
無奈之下,海某只好報警。海某來到社區平安工作站時,民警與網格員就在站內。
民警黃專、網格員馬偉了解詳情后,便進行了反復多次調解工作。海某前夫態度強硬,使得矛盾持續僵化。
在充分掌握情況后,警方以海某前夫打砸商鋪,毀壞財物等理由將其行政拘留5天。這并沒能讓海某前夫收斂。他甚至還揚言:“看你們以后還有什么證據再拘留我?”
日常工作中,吵鬧辱罵等行為很難取證。馬偉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在房屋商鋪周邊安裝上攝像頭。這一建議得到了民警的點贊。擔心被取證再次被拘留,前夫沒有繼續鬧事。從那時起,海某和孩子的生活恢復了平靜。
“馬哥和警察不厭其煩地上門做協調工作,并對我前夫進行普法教育,還讓我及時反饋情況。這讓我和孩子很有安全感,也感到很溫暖。”海某告訴記者。
調解員從師資庫“點單”
“外賣小哥”參與社區治理
“馬哥調解室”是回新社區平安工作站一大亮點。
金雞嶺路社區平安工作站也有自己的特色工作法。金雞嶺路社區充分挖掘轄區資源,協調各種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本著“能者為師”的理念,率先建立了一支120余人的社區“師資隊伍”,由法官、律師、醫生、“候鳥”專家、轄區的老教師、老干部、退役軍人、廚師、茶藝師、插花師等組成,讓居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服務。
“不久前,在一起當地居民與外地人租房產生的合同矛盾糾紛中,我們從師資庫中調取法官,針對民法典進行講解,明確雙方責任。雙方在法官的釋法明理下達成和解,將矛盾化解在社區。”金雞嶺路社區黨委書記卓德雄說。
記者了解到,金雞嶺路社區平安工作站還整合社區資源優勢,提升基層服務質效。通過在金雞大道中段和東一巷延伸段分別建立一處新外賣驛站,為奔波在一線的戶外勞動者提供如家般的溫暖港灣。
外賣驛站深入挖掘外賣員需求,為外賣員提供免費茶水、手機充電、應急藥品、防雨用具以及法律援助、政策咨詢等暖心服務,解決新就業群體內在需求和“急難愁盼”。同時,鼓勵外賣員在走街串巷時,通過“隨手拍”等方式及時發現公共環境、秩序、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微信群、電話反饋給社區,參與社區治理。
疍家文化傳統
為矛盾化解奠定情感基礎
作為南海社區平安工作站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的獨特文化支撐,疍家文化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南海社區,許多居民是疍家后人,他們秉持著先輩傳下來的觀念,在遇到矛盾時,更傾向于通過協商、調解的方式解決。
“在一些鄰里糾紛中,雙方往往會顧及社區中長久以來形成的‘大家都是一家人’的疍家情感紐帶,愿意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溝通。”在南海社區黨委副書記吳月光看來,這一文化傳統使得居民更容易接受調解建議,為矛盾化解奠定情感基礎,讓社區平安工作站開展調處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疍家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獨特的調解智慧和經驗。在過去,當疍家人出現矛盾糾紛時,通常會由德高望重的長輩出面調解。南海社區平安工作站則借鑒這一模式,利用“德高望重的長輩”居民參與社區矛盾糾紛調解。今年已經52歲的吳月光,自然成了不二人選。
每當遇到一些涉及疍家文化傳統、家族關系等復雜糾紛時,吳月光會憑借自身的威望和對疍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從文化根源的角度分析問題,從而提出符合雙方心理的解決方案,使糾紛當事人更容易接受和認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南海社區,外地人約占了社區人口的三分之一。在矛盾糾紛調處過程中,南海社區平安工作站秉持疍家文化中的包容精神,平等對待當地居民和外來人員,以公平公正的態度進行調解。
前不久,當地房東劉某向外來租客楊某催繳房費和水電費時,因溝通不暢,雙方言語過激起了爭執。獲悉情況后,吳月光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經了解,當時楊某家里老人過生日,楊某認為房東上門催繳,極大影響了老人的心情,因此心懷怒氣。在耐心傾聽雙方訴求后,吳月光不偏袒任何一方,采取擺事實、講道理、換位思考的方式進行調解,從鄰里情誼出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化解了矛盾,當事雙方握手言和。
“警格+網格”模式
聯動共治實現矛盾不上交
群眾街社區平安工作站內設置了多個功能區域,涵蓋治安防控、矛盾調解、法律咨詢等多個方面,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大事、小事,都可以找社區的平安工作站。”群眾街社區居民李大爺感慨地說。他今年70多歲,在社區生活了30多年,見證了這里社區治安的大變化。
群眾的滿意度,來自心安。前不久,社區平安工作站便通過“警格+網格”模式妥善解決一起棘手的租房糾紛。
房客李某在社區某旅館居住了近兩年,卻一直拖欠440元房租。房東便扣下了李某的身份證。李某向三亞市公安局天涯分局新風派出所報警。
新風派出所將糾紛情況同步反饋給群眾街社區平安工作站。獲悉情況后,工作站專職網格員迅速行動,憑借對社區的熟悉,積極收集相關信息,與房東和房客分別取得聯系,深入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調解過程中,網格員耐心傾聽雙方訴求,安撫他們的情緒,讓房東和房客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派出所民警則從法律層面出發,向雙方闡明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在網格員與民警的耐心勸導下,房客認識到拖欠房租的錯誤,最終同意在發工資時結清所欠房租,并當場寫下承諾書。房東也意識到扣身份證的不當之處,現場歸還了房客的身份證。
群眾街社區黨總支部書記方曉龍介紹,平安工作站的專職網格員扎根社區,對社區情況了如指掌,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收集信息。他們與居民建立的緊密聯系,使居民更愿意傾訴問題,為糾紛的解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警格”力量的介入,則為調解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和權威性,有效推進矛盾糾紛高效、高質量化解。
7個平安工作站通過多元共治、警網融合、聯合調處、下訪接訪、科技賦能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平安工作站建設,深入推進警網融合與矛盾糾紛調處一體化運作模式,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服務群眾效能,為構建平安和諧社區筑牢堅實根基,為天涯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天涯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方艷 麥文耀 趙世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