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覺得,只要偷偷摸摸把魚運到重慶,脫手之后就萬事大吉,根本沒考慮對長江生態的影響。直到公安局找上門來,看到《生態損害評估報告》,我才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近日,在長江第一灣的一場增殖放流活動現場,呂某某滿懷悔意,親手將300尾細鱗裂腹魚苗放入金沙江中。從“生態破壞者”到“修復參與者”,呂某某的轉變,要從去年的一場非法捕撈說起……
非法捕撈
跨域銷售珍稀魚類,長江生態遭重創
2024年6月,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人民檢察院收到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檢察院移送的秦某勇、胡某平、呂某平等人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及相關證據材料。2024年,秦某、胡某等七人在玉龍縣金沙江水域非法捕撈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圓口銅魚291.7斤,在運至重慶市渝北區銷售時被查獲。經專業機構評估,該行為對水生生物資源造成損害價值達69萬余元,嚴重破壞了長江上游生態系統。
玉龍縣人民檢察院隨即決定立案調查。經查明,秦某勇、胡某平、呂某平等人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一案犯罪嫌疑人之前曾參與武漢中科研究所在麗江市玉龍縣梨園水電站下游開展的“網捕過壩”科研捕撈,在捕撈中將捕撈用作科研的圓口銅魚藏匿了一部分(9-10斤)進行出售,并利用參與科研捕撈掌握圓口銅魚棲息地信息的便利,在金沙江流域(玉龍段)非法捕撈圓口銅魚進行出售,嚴重破壞了圓口銅魚野生物種資源和長江上游生物多樣性。
渝滇攜手
跨域聯動協作,共筑生態防護屏障
在確認違法事實、了解管護現狀、查明行政監管缺位問題后,玉龍縣人民檢察院迅速行動,召集有關行政機關就轄區金沙江流域魚類資源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磋商,制定了整治方案,對縣漁政主管部門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依法進行了監督。
同時,為進一步加強跨區域司法協作,共同保護長江上游生態環境,玉龍縣人民檢察院與渝北區人民檢察院簽訂了《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檢察院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關于加強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協作配合的工作意見》協作機制,形成了長江上游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跨區域工作合力。
2025年4月2日,渝北區人民檢察院一行來到麗江市玉龍縣,與縣人民檢察院及縣農業農村局、縣公安局環食藥偵大隊對該案聯合開展了“回頭看”活動,對整改情況進行了實地查看和評估,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召開渝滇共護長江上游生態環境司法協作工作商討會,就如何深化跨區域司法協作、共同守護長江上游的綠水青山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推動形成了地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機制,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護屏障。
增殖放流
司法罰金助力,3萬尾魚苗重歸金沙江懷抱
近日,在位于金沙江畔的“長江第一灣”石鼓碼頭,渝滇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執行委托簽約儀式暨增殖放流活動舉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校師生、公證員、公益訴訟被告人以及來自兩省(市)的法檢、農業農村委等15家單位的100余人齊聚金沙江畔,共同參與、見證生態修復。
隨著一聲聲清脆的入水聲,一尾尾魚苗從放流通道躍入金沙江中,激起陣陣水花。此次活動共放流金沙江土著魚種(金沙鱸鯉、細鱗裂腹魚)3萬尾,這些魚苗由西南大學教授團隊精心指導篩選,確保了物種的適配性和生態安全性。
長江安瀾,法治護航。滇渝兩地檢察機關通過建立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協作機制,立足檢察職能協作配合、聯動履職,通過與行政機關磋商達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共識,促進了多部門形成長江上游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合力,助力提升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綜合治理效能。
(玉龍縣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