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除了兩個兒子,沒有其他親人,但我也沒有他們的聯系方式,他們還有沒有活著都不敢確定……”在云南省楊林監獄的談話室內,與董林僵持了近十分鐘沒有說話的李某,突然低著頭聲音沙啞開口說道。
“每次談什么都只是點頭答應,和他談話就像拳頭打在海綿上,雖然用力了但對方好像又沒什么變化,完全把自己內心封閉起來。這一次談話算是說得比較多的,這也是一個好的切入點?!弊鳛槔钅车呢熑胃删?,董林數不清這是第幾次和李某開展個別談話了。
李某就像一塊堅硬的頑石,要么閉口不談,要么敷衍應答,態度十分消極,基本是破罐子破摔的狀態,而且自我維護感特別強烈,經常與他人發生矛盾,是大錯不犯,但小錯不斷。
也就是這次談話,董林發現了李某對親情的渴望。監區立即對其采取心理干預,制定了個性化的改造方案,通過多次一對一的談心談話,深入了解李某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和心理癥結。
2016年李某因與妻子發生爭執,將妻子打傷,后因搶救無效死亡,被判故意傷害罪,于2017年投監服刑。入監時,他的大兒子6歲,小兒子4歲,由于沒有其他家人監護,被捕后孩子就被福利院接收。
“我已經8年沒聯系上他們了,不知道他們怎么樣了?孩子們可能已經不記得我的樣子了。我真的很想念他們,但是我又不敢告訴其他人……”聊到孩子,李某眼里噙滿了淚水說道。
了解李某真實情況后,監區干警立即向監獄反映,教育改造科將李某納入了“重建重拾親情”專項活動的名單,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前往李某的家鄉開展走訪。
但進展遠比想象艱難?!皼]有這個人”“聽說是個殺人犯”“好像在福利院”……多方走訪下來,干警才確定李某兩個孩子所在的福利院,后與福利院工作人員取得聯系,得知兩個孩子近況,重新構建了李某和兩個小孩的聯系。
“爸爸,我和哥哥都很好,今年我上初中了,哥哥在特殊學校學習,大家對我們都挺好……”拿著小兒子寫來的書信,李某泣不成聲。
近日,一場特別的親情會見在監獄開展。為了李某更好的改造,監獄將兩個孩子從福利院接進了監管區。
“爸爸是不是壞人?”這是李某12歲的小兒子得知要見父親后的第一反應,為了打消孩子心中的“恐懼”,監獄專門安排心理咨詢師提前介入,通過心理疏導,為孩子講解“法律”“高墻”的概念。
在教育中心會見現場,李某8年以來第一次見到已經14歲和12歲的兩個兒子。當小兒子怯生生遞上親手寫的信時,這個監區的“硬石頭”與孩子相擁而泣,“爸爸對不起你們……”
“謝謝警官,是你們挽救了我,給了重生的機會,我一定珍惜機會,不辜負我的兒子、不辜負幫助我的警官。”會見結束,李某向干警鞠躬說道。
親情是喚醒良知最好的良藥。今年以來,云南省楊林監獄創新開展“重建重拾親情”專項活動,通過教育關愛、溫暖家書、家訪視頻、矛盾調處等形式已累計組織親情修復重建60余件,有效幫助50余名罪犯與家屬重新獲得了聯系,讓迷失的靈魂找到歸途,讓破碎的家庭重獲希望。
高墻內外,這場關于救贖的故事仍在繼續。
李某主動到圖書室借閱故事書,希望在親情電話里可以給兒子講述,雖然不能完全理解故事,但他正在用父愛的微光驅散陰影。兩個孩子也回到課堂,書寫著給父親的一份份信件,重新建立起對“爸爸”的概念。
那些曾經斷裂的親情紐帶,在重建重拾親情的交織中,編織成托起新生的安全網……
(云南省楊林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