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碧波作紙、忠誠為筆!黃河之上,這個派出所書寫水域新“楓“景
            時間:2025-04-18 10:31來源:蘭州市委政法委責任編輯: 李鴿

            黃河奔涌穿城過,金城依水煥生機。甘肅蘭州,作為全國唯一一個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黃河流經蘭州152公里,其中市區沿河岸線46公里,因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蘭州,近距離感受黃河之美。在這片水域上,有這樣一支隊伍——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水上派出所。他們身著藏藍警服,以船為舟、以浪為路,用智慧織就平安網,以擔當守護萬家燈火,成為群眾心中的“水域守護神”、生態屏障的“藍色衛士”、危急時刻的“生命方舟”。

            多維賦能:創新機制織密平安網



            歷經50余載風雨,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水上派出所從最初的簡陋船只發展到如今集科技化、專業化于一體的現代化警隊。該所以“黃河楓警河為家、平安水上心為民”為首要工作目標,緊盯職責任務,拓寬服務功能,科學劃分區域,著力提升警務站點功能,創新優化水上勤務模式,健全完善內外聯動機制,筑牢黃河蘭州段水域立體安全防線,全力打造“水域楓橋”新名片。




            融合警務,服務升級。以現代警務建設為抓手,按照市局黨委“163”工作思路,升級改造水上派出所多功能綜合警務站功能區,兼警務站部分功能。警務站采用“兩區兩站兩室一中心”功能布局,通過整合沿河派出所、交警、特警等警務資源,實現日常水上巡防、水域應急救援、船舶安全檢查、矛盾糾紛化解、便民利民服務等多警種功能于一體,有效提高水上警務工作效率和應對處置突發事件能力,為黃河兩岸游客、轄區群眾營造安全舒適的出行環境。




            科技強警,智慧巡防。以水上聯勤指揮中心為依托,健全完善“1+1+3”信息融合共享機制。“我們已經對接水務部門水文監測預警平臺,整合沿河、橋面、河道等千余路監控視頻資源,對重點水域涉水警情、水情水位數據進行實時監測、科學研判,精準布警,通過整合利用各領域信息數據,打通‘信息壁壘’,真正實現跨部門聯動共治。”水上派出所所長李真魁介紹道。




            聯動救援,全域覆蓋。為進一步提高水域巡防質效、提升水上救援成效,水上派出所創新建立“1+3+N”水陸空協同作戰機制。通過“河道巡邏+警用無人機高空巡查+船艇水面+視頻巡查”立體巡防模式來彌補傳統人工巡邏短板。同時,在中山橋、黃河母親雕塑、白塔山公園等區域設立3個警務義務搜救點,聯合應急消防、海事部門及社會各界救援力量,形成“站、車、摩、船、航”五位一體救援防控網。




            “如果發現涉水人員,我們會及時通過無人機進行喊話提醒,并在第一時間通知水上巡邏警力和就近搜救點救援力量趕往現場先期開展勸離、搜救等工作,為后續救援贏得寶貴時間。”水上派出所民警楊蕊仲說道。2025年以來,共接處警73起,參與水上救援71次,救助落水群眾77人,出動警力200余次,船艇巡邏50余次,視頻巡查120余小時。


            溫情守護:浪花里的為民初心



            “近期黃河汛期到來,水位上漲,請勿下水玩耍,各位家長一定要看管好自家的小孩……”民警全天候、全方位的悉心守護,為群眾提供無時無刻的安全感。水上派出所探索創新“2+1”勤務模式,每日發布水情預警,每周研判警情動態,每月開展專項執法;在旅游旺季,通過步巡、艇巡結合宣傳提醒,勸離危險區域游客千余人次。

            向水而行:書寫新時代“楓橋經驗”

            從簡陋舢板到智能化巡邏艇,從單一治安管理到生態保護、應急救援多元職能,水上派出所始終勇立潮頭,大力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田字型”基層治理與現代警務建設深度融合,不斷探索“旅游警務”品牌建設,向八方游客展現黃河之濱的獨特魅力。




            浪涌黃河,警徽閃耀。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水上派出所以碧波為紙、忠誠為筆,在母親河上書寫著平安與溫暖的篇章。他們的身影,是湍流中最堅定的坐標,亦是金城百姓心中最安心的“藍色燈塔”。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