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竭司法之力、筑安全屏障!“幾字彎”西北端,他們這樣書寫守護母親河的時代答卷
            時間:2025-04-22 10:59來源:慶陽市委政法委責任編輯: 李鴿

            在黃河“幾字彎”西北端,毛烏素沙漠與隴東黃土高原交疊的甘肅環縣,一場守護母親河的生態攻堅戰正持續推進。近年來,環縣人民檢察院緊扣“守護黃河流域生態安全”主線,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在河道治理、林地修復、耕地保護、跨區域協作等領域精準發力,用法治力量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答卷。 


            亮劍河道治理:以“檢察+行政”協同清除行洪隱患



            2023年7月,環縣檢察院聯合縣公安局、水務局開展執法巡查時發現,某公司在項目施工中私自填堵河道,以山體取土,填堵河道夯筑便道,導致河道淤泥堆積,嚴重威脅汛期行洪安全。行政部門雖責令其5日內辦理防洪評價手續并整改,但該公司僅更換部分涵管,未完成關鍵整改措施。同年12月,環縣檢察院首次跟進督促,直至2024年4月“回頭看”時,發現便道仍未拆除,行洪隱患依舊存在。


            面對緊迫的防汛形勢,該縣檢察院果斷啟動公益訴訟程序,向縣水務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職。收到建議后,水務局立即行動,責令責任人拆除便道、恢復河道原狀,徹底消除安全隱患。這起案件成為“檢察+行政”協同履職的典型樣本,彰顯了檢察機關在生態治理中的剛性監督作用。


            黃河之治,首在安瀾。近年來,環縣檢察院將河道環境綜合治理作為公益訴訟重點,對破壞河道生態與行洪安全的行為保持“零容忍”。通過檢察建議,推動整治未經批準擅自建設取水工程3個,清理污染水域4.04畝、非法占用河道1.2公里,督促追繳水土保持補償費5.7萬元。每一組數據背后,都是對河道生態的嚴密守護。

            護綠又護民:“恢復性司法”繪就生態修復新圖景




            2023年3月,龍某某因燃放爆竹引發森林火災,導致 21.3公頃林地過火、3.5萬余叢林木燒毀。環縣檢察院在辦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時,發現龍某某常年患病、家庭困難,無力承擔20.5萬元的全額修復費用。辦案檢察官沒有簡單“一罰了之”,而是深入走訪調研,與鎮村干部協商后提出創新方案:允許龍某某通過“親手補種”替代經濟賠償,即由其購買苗木、組織親友鏟除焦木并完成補植。





            2023年4月26日,法院判決采納了這一恢復性司法模式,既明確了生態修復責任,又給予當事人可行的履行方式。判決生效后,在檢察機關與鄉政府的監督下,龍某某與親友完成了焦木移除和苗木補種,火災現場的生態環境得以有效修復。同時,環縣檢察院通過檢察建議推動相關部門設立禁火區、加裝警示標志、組建應急撲火隊,從源頭堵住森林防火漏洞。


            作為毛烏素沙漠南緣的“綠色屏障”,環縣三北防護林承擔著固沙防沙的重要使命。環縣檢察院在辦理生態案件時,始終堅持“護綠”與“護民”并重,探索出法理情融合的生態修復模式。近年來,摸排破壞生態環境案件線索42件,辦理失火毀林等破壞林地資源類案件3件,組織責任人補植復綠319余畝,補種林木3萬余叢。通過“誰破壞誰修復”與“司法便民”相結合,既守住了“損害擔責”的法治底線,又傳遞了司法溫度,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環縣智慧”。

            護田治污攻堅:嚴守耕地紅線守護“隴東糧倉”



            2024年4月,某井區因原油泄漏導致43畝農田和荒山被污染,土壤植被遭受破壞。承辦檢察官現場勘查發現,責任方雖按要求清理表面污染物,但深層污染未得到根治。6月20日,檢察院迅速啟動公益訴訟程序,發出檢察建議,要求“清污、修復、監管”同步推進,并聯合生態環境部門全程跟進監督。

            在檢察機關的督促下,責任井區僅用12天便完成整改——鏟除污染耕植土、回填266.12噸客土、補種100棵油松,農田恢復耕作條件。慶陽市生態環境局環縣分局以此為契機,開展全域油田專項整治,建立“日巡查、周通報”機制,從源頭防控油污泄漏風險,實現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治理效果。

            在黃土塬區,油田開發與農田保護的平衡是生態治理的重點難點。環縣檢察院將耕地保護作為公益訴訟的核心戰場,堅決遏制土壤污染,守護糧食安全根基。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環縣檢察院督促治理非法改變用途和占用耕地157.7畝,保護被污染耕地93.7畝,清除處理違法堆放生活垃圾、固體廢物32.6噸。在“治田保糧”行動中,不僅守住了耕地生態紅線,更通過法律監督推動形成“源頭預防、過程管控、損害擔責”的耕地保護長效機制。

            跨區域協作:構建“大保護”格局織密法治防護網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離不開協同治理。環縣檢察院積極融入陜甘寧蒙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大局,以機制創新打破地域壁壘,形成“聯防聯控”治理模式。


            2023年10月,環縣檢察院參與陜甘寧蒙晉五省區七市檢察機關簽訂的《毗鄰地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荒漠化防治檢察監督跨區劃協作協議》,與毗鄰地區建立案件線索移送、聯合巡查、專家會商等9項機制,實現了跨區域生態保護“一案一策”精準治理。2025年3月,又進一步加入陜甘寧蒙四省檢察機關《助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檢察監督跨區域協作機制》,為跨流域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協作范本。


            與此同時,環縣檢察院與縣水務局聯合出臺《“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設立聯合執法工作站、組建專業巡查隊,通過多部門聯動執法,清理污染和占用河道2.7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3.2畝、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7處,收繳罰款22萬元,實現了“單兵作戰”到“協同共治”的治理升級。


            從個案精辦到機制創新,從生態修復到源頭治理,黃河“幾字彎”畔,“檢察藍”與“生態綠”交相輝映。這是環縣檢察院的公益訴訟實踐,也是新時代法治守護黃河的生動注腳。環縣檢察院將始終堅持以法治為墨、擔當為筆,繼續深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以公益訴訟筑牢安全屏障,為守護母親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檢察力量。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