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著問題來,帶著滿意走。3月21日,在安徽省霍山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綜治中心”)民商事調解委員會,大化坪鎮村民謝某收到建筑公司拖欠了9年的勞務費1.1萬元,激動得差點跪了下來,調解員江軍手疾眼快一把扶了起來,“咱們合張影”,就此留下一張合照。
一張照片,見證一段為民解憂的故事。這樣暖心的故事,在霍山縣綜治中心時常上演,生動詮釋了當地政法機關與人民群眾交心交融的雙向奔赴。今年以來,霍山縣綜治中心共接待來訪群眾164批1300余人次,受理各類矛盾糾紛505件,成功調處396件,初步實現群眾事項辦理“只進一門、只跑一地”。
做好“加法”消除“痛點”
3月25日,記者走進霍山縣綜治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廳八窗口”的布局:一個綜合大廳,導引窗口、綜合服務窗口、社會民生窗口、農業農村窗口、軍人事務窗口、城鄉建設窗口、信訪受理窗口、涉法涉訴窗口整齊排布,讓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
“以前遇上事,我都不知道具體要找哪個部門,要跑好幾個地方。現在好了,有了綜治中心,我們只需要來這兒,問題就能得到解決。”一名來訪群眾的感慨,道出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給基層社會治理帶來的嶄新面貌。
“盡管霍山已連續16年獲評全國綜治先進縣、兩捧‘長安杯’,但我們不敢有一絲一毫懈怠,按照平安穩定‘指揮部’、糾紛化解‘終結地’的定位,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作為創新基層治理的基礎性工程,建立起集矛盾調解、法律服務、信訪接待、訴訟服務、指揮調度等于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霍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賀新建表示。
據介紹,該縣綜治中心按照“集中辦公+協同聯動”形式,采取四種模式入駐,實現各部門資源共享、平安共創。縣信訪局、縣綜治信息中心整體入駐,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中心主任,縣委政法委分管副書記、縣信訪局局長任中心副主任,縣綜治信息中心協同配合。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信訪接待中心、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五個中心,以及訴調對接工作團隊、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等矛盾糾紛化解核心力量必須入駐,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住建物業、農業農村、軍人事務、民政民生等群眾關心的、風險多發的行業主管部門及有關社會組織,派員常駐參與矛盾糾紛調處和相關服務工作。糾紛雙方當事人所屬鄉鎮及縣直單位,根據具體情況隨叫隨駐,滿足應急處突的現實需要。
同心同向,合力合拍。群眾來訪后,縣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會初步甄別判斷是否符合調解范圍,安排入駐部門及工作力量先行調解。對當事人拒絕調解或規定時限內調解不成功的,引導依法通過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法律監督等程序化解。無法導入上述程序的矛盾糾紛,通過信訪處理、復查、復核程序依法辦理。整個過程綜治中心全程跟蹤督導,形成工作閉環。
既解“事結”也解“心結”
遇到問題找法,化解矛盾用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是霍山縣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中體現出的鮮明特征。
張某某、朱某某系霍山縣衡山鎮城東社區村民。其所在村民組土地因重點工程建設需要被征收,但因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收到征收補償款。張某某、朱某某向霍山縣人民政府申請信息公開,并向衡山鎮人民政府提交《行政查處申請書》,均未取得預期效果。二人不服,遂到縣綜治中心討個說法。
中心受理研判后,將案件轉交至縣司法局。為實質性化解糾紛,縣司法局復議人員依托縣綜治中心,匯集了縣自然資源局、衡山鎮政府、城東社區等多部門力量,一道對申請人和他們所在的村民組作調解工作。經過多輪調解和協商,申請人同意所在村民組的征地補償款分配方案并簽字,城東社區將征地補償款打給村民組,由村民組分給相關被征收人。由此,這起征地糾紛得以解決,申請人拿到了征地補償款,撤回了復議申請。縣司法局將此案化解情況反饋至縣綜治中心。
“在綜治中心牽頭下,大家結合各自工作領域、政策法規和自身經驗,講清法理、講明事理、講透情理,整個過程既解‘事結’,又解‘心結’。”霍山縣司法局行政復議與應訴室負責人張玉表示。
基于政法工作“一盤棋”,霍山縣綜治中心編制《服務指南》,規范入駐中心各部門之間、中心和縣直各職能部門之間、中心和各屬地鄉鎮之間的協同化解機制,細化社會綜合治理工作閉環管理運行流程。編制《霍山縣非警務類警情風險糾紛閉環處置工作機制》《霍山縣重大復雜矛盾糾紛聯合調處機制(試行)》,對重大疑難復雜糾紛,建立以法官、調解員、律師和職能部門參加的“3+X”會商研判機制。印發首問負責機制、協調配合機制、情況報告制度、應急聯動制度、督查考核機制等工作規程,確保群眾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非工作時間、非工作地點、非工作原因,發生車禍受傷,算工傷嗎?當然不算。3月25日下午3點半,56歲的汪某某走進縣綜治中心,咨詢工傷認定事宜。導引臺工作人員將其引導至調解室,調解員認真傾聽汪某某的訴求,發現他的認識存在誤區后,邀請律師前來釋明法理,促使其回歸理性訴求。
有“楓”度成就好“楓”景
近日,霍山縣人民法院駐縣綜治中心調解員王冰僅用一天時間,便成功化解了兩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被當事人稱贊“有‘楓’度、有速度、有溫度”。
“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載體。我們堅持把調解挺在信訪和訴訟前,今年以來截至3月25日,全縣信訪批次、人次分別同比下降30.83%、40.53%。”賀新建告訴記者,霍山全面推進三級綜治中心建設,縣級綜治中心相當于“樞紐中心”,鄉級綜治中心相當于“毛細血管”,村級綜治中心則發揮“耳聰目明”作用,通過打通全身“經脈”,激活基層治理“內驅力”。
線下陣地實體運行,線上陣地賦能添智。立足協助推動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職能定位,霍山縣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搭建7個系統平臺,實現社會治理的智能化。
搭建矛盾糾紛排查平臺,加強動態監測預警,形成分析報告,督促鄉鎮和相關部門履職盡責;搭建視頻資源融合平臺,為社會治安防控和應急處置提供可視化支持;搭建重點人群管理平臺,實現有效管控;搭建重點場所預警平臺,遇到緊急情況自動通知屬地派出所或網格員趕赴現場處理;搭建預防溺水告警平臺,一旦發現有人靠近危險水域,立即發出告警信息;搭建孤寡老人關愛平臺,對近200名孤寡老人的生活上一把“保險鎖”;搭建遠程接訪調解平臺,打破時空限制,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煩心事。
縱深推進、橫向輻射、連點成面,春風拂處,盡現和美好“楓”景。賀新建表示,秉持傳承和創新,霍山縣將接續奮斗精進不輟,進一步提升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水平、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水平、基層社會治理科技化水平,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