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
在國家移民管理局成立7周年之際
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
234名在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
堅守10年以上的
戍邊民警
光榮獲頒戍守邊疆紀念章
姜桐/攝影
從恩和哈達的林海雪原
到馬鬃山的戈壁大漠
北疆移民管理警察
以10年為計
忠誠駐守
今天
讓我們走近他們
聆聽他們的戍邊故事
01、20年見證國門口岸滄桑巨變
戍守邊疆銀質紀念章獲得者——甘其毛都邊檢站執勤四隊三級高級警長李建榮
2004年,我到甘其毛都邊檢站報到時,口岸還是季節性開放,每個季度僅開關20天。記得剛開始到口岸執勤,基礎設施幾乎一無所有,常常沒水沒電,晚上只能頭上、嘴里滿是煤灰地入眠。查驗車輛時,經常是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冰、春秋兩季滿身土。
歷經20多年,從橄欖綠到藏青藍,經過一線檢查員、機要科、政工干事等多個崗位的歷練,有幸見證了甘其毛都口岸從年過貨量不足萬噸到中蒙能源大通道的歷史變遷,讓我的內心更加成熟,更加堅定了從事移民管理工作的信心決心。剛入伍時佩戴的紅肩章,是青澀學員生活的見證;而嶄新的銀質戍邊紀念章,鐫刻著中蒙703號界碑旁數千個日夜的四季輪回,更是對一代代戍邊民警斗風沙、戰嚴寒,扎根邊疆、奉獻邊疆的最高褒獎,讓我們內心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
02、二十載邊關歲月映初心
戍守邊疆銀質紀念章獲得者——興安邊境管理支隊努木爾根邊境派出所一級警長李堃
祖國西部邊陲的蒼涼和寂寥,像一幅碩大的油畫,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畫面很簡單:一望無際的戈壁,連綿起伏的雪山,星星點點的紅柳、駱駝刺,以及一條由近及遠、蜿蜒曲折、凹凸不平的搓板路。夜晚,漫天星河搖搖欲墜,雪峰高聳在夜空之中,晶瑩剔透……邊關,對于戍邊的我來說,就是一座精神家園。
初到新疆,面對復雜惡劣的自然地理環境和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我幾度產生了退縮的念頭,內心在彷徨和后悔間徘徊。但當我一次次越過高山、跨過河流走在堅如磐石的邊境線上、敬立在威嚴神圣的界碑前時,那一刻讓我懂得了奉獻的意義!2021年享受惠警政策,我回到了家鄉內蒙古阿爾山工作,開啟了新的成長和奮斗歷程,面對新的任務和挑戰,唯有常懷感恩之心,更加努力奮進。當我捧起這枚紀念章時,眼前浮現出那片蒼茫的大地,心中涌動著無盡的感慨,每一座界碑都是我青春的烙印,每一顆星都是我奉獻的見證。如今,雖然身處故鄉,但那份堅守與執著,依然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二十載邊關歲月,二十年人間芳華。如果說這枚紀念章對我意味著什么,那就是成長和蛻變。從新疆到內蒙古,從西域到草原,見證了我從青澀少年到成熟中年,從懵懂無知到智慧沉淀的歷程,歲月如歌,邊關的每一寸土地都銘記著我的足跡。
03、蹄印深處見春山
戍守邊疆銅質紀念章獲得者——包頭邊境管理支隊一級警長王忠
摩挲著手中戍守邊疆紀念章的長城紋樣,作為曾經的“兵王”,33年從軍從警經歷一幕幕在腦中回閃,新兵時的局促和新鮮、后勤班的瑣碎和枯燥還有社區工作中不時冒出的新問題,我想,世間很多美好的事物,并非是觸手可及的,要扎扎實實走過每一步,精心雕琢和打磨,隨之而來的結果,一定更加珍貴。
2025年初,我和兩位老戰友共同組建“三老”流動工作站,作為年輕民警的“老師”、牧民群眾的“老友”和糾紛調處的“老手”,解決轄區矛盾糾紛復雜、老年群體多、法律幫扶不便等難點,我們一戶戶敲開群眾的家門,也打開了群眾的心門。一起草場糾紛,我們走訪周邊5戶牧民,查閱20年前的草場規劃資料,聯系3家單位反復測量,我們把事做到位了,群眾也能感受到這份真心,他們常說:“老王,怎么解決,我都聽你的!”。
草原上最深的蹄印,往往不是駿馬踏出來的,而是羊群啃食草根時,在泥土里留下的細密齒痕。社區工作不驚心不動魄,但只要走得夠細夠認真,也能在北疆留下我們深深的足跡。
04、送給媽媽的紀念章
戍守邊疆銅質紀念章獲得者——錫林郭勒邊境管理支隊三級警長陳子淵陳子博
當戍守邊疆紀念章在草原的陽光下泛起金芒時,我和弟弟不約而同紅了眼眶。這枚沉甸甸的勛章,應當獻給千里之外鬢角飛霜的母親。
十年前離家時,您把兩件羊毛衫塞進我們的行囊,說:"兄弟同心,能抵北疆風雪。"十年間,我們調解過鄰里糾紛的寒夜,跪在羊圈接過新生的羔羊,在零下四十度的邊境線踏出冰霜腳印。每當疲憊時,總能想起您獨自支撐家庭的背影——原來守護的力量,早就在血脈里傳承。
記得剛入警時,我們在體能訓練場較勁較得膝蓋滲血,卻在深夜互相揉著淤青笑出聲。如今草原上的風霜刻深了我們的法令紋,卻也讓胸膛里的信念愈發滾燙。牧民遞來的熱奶茶暖胃,組織頒發的榮譽章暖心,而您微信里那句"好好吃飯"的叮囑,總能熨平所有褶皺。
媽媽,這枚紀念章是給您的軍功章,是祖國給我們的信任狀。您教會我們"遠行不負家國",組織教會我們"忠誠不負山河"。往后的每個十年,我們仍會像草原上的白楊樹,把根深深扎進北疆凍土,用藏藍身影繼續丈量邊境線的晨昏。待春風又綠烏拉蓋時,我們的勛章上將凝結更多露珠般晶瑩的守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