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作為法院的“神經末梢”,承擔著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人民群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職責。近年來,黑龍江省寧安市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落實“四化四解四到位”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要求,將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作為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和繼承“金桂蘭民生審判模式”重要舉措,創新“11567﹢N”創建工作機制,不斷激發人民法庭服務鄉村振興、維護基層社會穩定和提高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的強勁動能。
立調保審執一庭通辦
跑出高效解紛“加速度”
“您這種糾紛可以申請訴前財產保全。”
“怎么申請?申請需要多長時間?”在寧安法院東京城人民法庭,了解到張某與李某的經濟糾紛后,法官靳來香向張某介紹訴前財產保全的法律規定及操作流程。
張某與李某本是多年合作伙伴,常年合作大米生意。李某因資金周轉不開,自2023年5月起無力支付張某貨款25萬元,張某多次索要無果,于2024年11月將李某訴至東京城法庭。
考慮到款項的追回風險和當事人多年情誼,靳來香堅持“以保促調”模式,引導張某先進行財產保全。張某果斷申請對李某銀行賬戶進行保全。
東京城人民法庭法官引導當事人訴前保全
李某在得知銀行賬戶被查封后,主動聯系上辦案法官,表示自己投資失敗資金周轉困難,無力一次性償還25萬元。駐庭執行團隊隨即介入,全面評估李某的履行能力。經調查,李某每月有穩定收入,具備分期還款的能力。掌握情況后,執行團隊聯合辦案法官,組織雙方開展調解。調解現場,法官先點明財產保全現狀,讓李某清楚法律程序的嚴肅性;又情理交融,說起二人多年交情,勸誡不要因錢傷了和氣。
隨后,執行團隊拿出精心擬定的調解方案:李某分20個月,每月向張某償還12500元。這個方案既顧及張某追款的急切,也體諒李某當下困境,雙方權衡一番后,欣然在調解書上簽字。
這是東京城法庭“立調保審執”一庭通辦工作模式成功化解糾紛的一個生動縮影。2024年6月,寧安法院全面建立“1個特色黨建品牌引領、立調保審執1庭通辦、5類案件走訪必到位、6項便民舉措踐行司法為民承諾、聯合7類主體共建多元解紛體系、N項保障措施”為內容的“11567+N”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機制。
“東京城法庭是全國模范法官金桂蘭的‘娘家’,也是‘金桂蘭民生審判模式’的發源地,為了更好地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以此為試點率先運行‘立調保審執’一庭通辦工作模式。”寧安法院院長王志琨介紹,以開展“糾紛到我為止”精品案例示范工程為契機,將“立案、調解、保全、審判、執行”五個環節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便捷立、迅速調、精準保、權威審、有力執”的一站式訴訟服務,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
自試運行“立調保審執”一庭通辦工作模式以來,東京城法庭新收案件數同比下降9.09%,調撤率達90.22%,審限內結案率為98.92%,平均結案時間18.23天,跑出了解紛“加速度”。
聯合七類主體
打造高質量解紛“主陣地”
盛夏時節,翠綠的稻苗在田間隨風搖曳,面對一望無垠的稻田,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村民馮某心里卻滿是憂愁。
2024年5月,上官地村村民朱某發現自家稻田出現了大面積的病蟲害,未與馮某充分溝通,便選用了一款藥力較強的農藥進行噴灑。恰逢起風天氣,農藥隨風飄散,部分落入了馮某的稻田,致使馮某的部分稻穗出現了發育不良的狀況。馮某要求朱某賠償損失,朱某卻覺得這是天災人禍,雙方僵持不下。馮某便把朱某訴至寧安法院蘭崗人民法庭。
考慮到農時緊迫,若走常規訴訟流程,不僅耗費時間,還可能讓矛盾進一步激化。于是,承辦法官決定聯合全國人大代表陳雨佳、水稻專業合作社專家一同化解這起糾紛。
“朱某用藥不當確實造成了影響,但及時補救,還能挽回不少損失。”經過實地勘驗,水稻專業合作社專家給出自己的判斷,也提出了一套補救方案。陳雨佳也建議根據受損面積、預估產量,結合市場稻谷價格,合理確定賠償數額,同時讓朱某全力配合馮某補救稻田。在法官的主持下,朱某同意按方案賠償并協助補救,在人大代表和合作社工作人員見證下,雙方簽訂調解協議,握手言和。
全國人大代表陳雨佳(左二)參與調解案件
寧安法院堅持扎根基層、融入基層、服務基層,整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調解員、律師、行業專家、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工作人員7類主體的力量,充分發揮各自獨特優勢,形成強大解紛合力,深度參與案件調解、助推糾紛化解,提升案件調解成功率和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真正做到“案結事了”,為多元解紛、融合共治貢獻司法智慧與力量。2024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7類主體參與調解案件523起,調解成功率達73.80%。
堅持六項便民舉措
全力打造訴訟服務“先鋒隊”
寧安市沙蘭鎮和勝村村民王某和趙某是多年的鄰居,卻因農田排水問題起了沖突。王某的農田地勢較低,每逢大雨,積水就會灌進自家田里,導致莊稼被淹。2024年春,王某為了解決積水難題,自行在與趙某土地交界處挖了條排水溝。趙某發現后,一氣之下把排水溝給堵上了。一來二去,兩人從口角升級成激烈爭吵。2024年11月,趙某將王某訴至寧安法院寧西人民法庭。
寧西人民法庭法官巡回審理案件
一枚法徽,一個法槌,一輛巡回審判警車,一個臨時法庭就這樣在田地間“支棱”起來。寧西法庭法官臧兆輝一絲不茍地對爭議土地進行仔細丈量、標記,詳細記錄土地的邊界、現狀等關鍵信息,為后續的調解工作提供準確依據。覺著“稀罕”的村民紛紛趕來圍觀。“涉土地類糾紛比較特殊,不僅要實地勘驗,還要兼顧鄉土人情。在辦公樓里‘坐堂問案’肯定是不行的。”臧兆輝告訴記者。為做深做實司法為民,經常以巡回審判的方式把法庭開進田間地頭,把便利的司法服務“裝上車”“送上門”,就地化解矛盾糾紛。
經過實地查看排水情況后,臧兆輝開始了調解工作:“咱莊稼人,靠天吃飯,靠地收成,可鄰里關系也是寶啊。王某排水是為救自家田,可做法太急,沒跟趙某商量;趙某直接堵溝也不妥。”接著,法官給出調解方案:在兩家農田之間挖一條更科學規劃的公共排水溝,王某和趙某各出一半費用,合力把溝挖好、疏通,往后遇到積水,按地勢自然引流。
看到雙方還有些猶豫,周圍村民也討論起來,有的勸和,有的分析利弊。慢慢地,王某和趙某對視了一眼后,點頭同意了調解方案。協議達成,現場村民紛紛鼓掌。這場巡回審判,不僅化解了王某和趙某的矛盾,還為鄉村和諧鄰里關系的構建添了把“普法”柴,讓法理融入農事日常,法治觀念在田間地頭扎下了根。
為積極發揮人民法庭化解糾紛在一線,司法為民最前沿的優勢,寧安法院提出“案件受理一次化、釋法說理和諧化、指導調解規范化、財產保全一體化、巡回審判深入化、高效執行人性化”6項便民舉措踐行司法為民承諾,2024年,共開展巡回審判、巡回發放案款74次,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
“今后,寧安法院將繼續深化‘11567+N’創建機制,不斷完善司法為民舉措,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努力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寧安樣板。”王志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