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點火”。3月26日23時55分,隨著響亮的指揮口令,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火箭噴出金色的尾焰,劃破夜空直上九霄,成功將天鏈二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山谷中,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公安局澤遠派出所教導員李海波和同事們激動萬分,他們再一次出色完成了發射安保任務。
1982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交付使用,這里緯度低,海拔高,發射傾角好,被稱為離月亮最近的地方。自1984年“東方紅二號”首顆衛星發射以來,這處被群山環繞的衛星發射中心基地不斷創造著歷史。北斗衛星從這里升空、嫦娥探月工程從這里起航。這里,不斷刷新著祖國航天事業的新高度,而在走向星辰大海的征程上,冕寧公安全體民輔警肩負神圣職責使命,為航天安保工作貢獻著公安力量。一代又一代民輔警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深山當中,見證著一次次的火箭升騰。
1996年2月,冕寧縣公安局沙壩分局原副局長王顯光在執行某航天發射安保任務時,因火箭故障發生爆炸,不顧個人安危疏散群眾光榮犧牲。他犧牲后,兒子王軍毅然投考警校,成為了一名繼續戰斗在冕寧這片紅色熱土上的人民警察;1997年7月,民警楊顯杰因在執行衛星發射基地周邊環境清理整治任務過程中與犯罪嫌疑人搏斗負傷,榮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2019年2月,冕寧縣公安局因服務保障探月工程“嫦娥四號”航天任務工作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了冕寧縣公安局民警代表。
相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而成立的冕寧縣公安局沙壩分局轄區面積3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萬。與一些人煙稀少的衛星基地不同,冕寧縣澤遠鎮是一個彝、漢、藏多民族聚居的鄉鎮,在發射場2.5公里的安全范圍內仍有村民居住。距離衛星發射場最近的澤遠派出所距離發射塔架不到1.5公里,除了整治治安環境,疏散群眾也是每次火箭發射前民輔警們所肩負的重大任務。
每次火箭發射前,冕寧公安民輔警會持續進行宣傳動員工作,挨家挨戶上門宣講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到發射前8小時,無論刮風還是下雨、白天還是夜晚,民輔警們都必須帶領村民們離開家疏散到2.5公里安全距離外的山上,在過去沒有電子設備可供消遣的漫長等待里,民警會想法為老鄉們播放壩壩電影。哪家有幾口人,哪家有行動不便的老人病人,需要多長時間到達安置點……所有細節都必須考慮周全,具體到每一個人,精確到每一分鐘。在發射場核心區域的路口山頭,都有民輔警值守,他們餓了吃干糧,困了就用手捧一把雪來洗臉,連一只羊都不能放進發射場,因為“不留死角,萬無一失”,是執行火箭發射安保任務的目標。
如今的航天發射安保任務,也已從上世紀80年代“一根電桿一名民警值守”的單一方式,發展到多警種、多單位、多形式的“航天警務”模式。每次任務啟動后,冕寧公安都會制定出科學規范、縝密細致、操作性強的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和預案,在“衛星進場、轉場”“火箭進場、轉場”“燃料進場、加注”“發射演練”到“發射日”的每個階段過程中全力保障航天發射的絕對安全。
衛星發射基地周邊人多車多,冕寧公安在加強交通管控、人員查驗等工作基礎上,提前分流車輛、疏散人員,進一步確保安保工作指揮調度和決策做到科技化、信息化。
針對衛星發射場周邊存在的種種難點問題,冕寧公安通過摸底排查化解各類隱患矛盾,嚴厲打擊可能影響航天發射任務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不管是寒風凜冽還是烈日炎炎,都有堅守在發射中心周邊和通往基地的鐵路、公路旁的藏藍身影,他們不辭辛苦,不舍晝夜,星星點點簇擁在一起為“航天夢”提速加力。
(何蓓 張磊 唐萬貴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