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一對特困老人因“家務事”到納溪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納溪區綜治中心)檢察工作室申請支持起訴,該案雖符合條件,但就這樣“一訴了之”,無疑激化了矛盾。后來,檢察官依托駐綜治中心的獨特優勢,整合多方力量開展了訴前調解并促成和解,達到“事心雙結”效果。這是瀘州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一個真實寫照,也是依托綜治中心建設“一站式”高效化解矛盾糾紛的縮影。
瀘州市綜治中心分析研判社會治安和矛盾糾紛形勢
近年來,瀘州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按照“整合資源、方便群眾、運用法治、注重實效”的要求,探索構建“多中心合一、一站式解紛”新路徑,破解基層治理“資源碎片化”這一關鍵難題,進一步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范化水平,取得了矛盾糾紛化解率提升32%、群眾滿意度達98.6%的亮眼成績。
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有利于凝聚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多元化解、綜合施治的工作合力……當前,在全國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大背景下,瀘州正邁出多點開花、全面推進的步伐,不斷引領人民群眾遇到問題、有矛盾糾紛就到綜治中心成為新風尚!
整合力量“握指成拳”提效能
在這場基層治理的深刻變革正以蓬勃之勢展開之時,納溪區綜治中心宛如一顆璀璨明珠,閃耀著亮麗的光芒。
納溪區綜治中心由4棟樓組成,分為ABCD四個區域。其中,4棟樓一樓為群眾提供來訪接待、登記分流、糾紛調處、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公證辦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等功能服務;二樓有指揮調度、智慧治理、公安大數據研判、訴訟裁決、檢察聽證等多功能應用場景;三樓以上為常駐部門辦公區域,便于進一步發揮統籌協調作用。
目前,納溪區綜治中心已整合了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社會工作部、信訪等18個職能部門常住辦公,設置26個窗口,涵蓋糾紛化解、風險防控等7大核心功能56項業務。這里不是簡單的多部門辦公的集納地,而是瀘州市立足“數據融合、資源整合、功能聚合”,凝心聚力打造的“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納溪區綜治中心。
“在納溪區綜治中心,群眾只需‘進一扇門’,即可解決從來訪接待、法律服務、心理疏導、矛盾調處、弱勢群體支持起訴、仲裁及訴訟等全鏈條服務。”據納溪區委政法委副書記楊建敏介紹,自2022年7月以來,納溪區綜治中心已累計化解矛盾糾紛4682起,調解成功率高達99.8%。全區訴前調解成功率提升到55.6%,群眾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4.2%,鎮村化解矛盾糾紛占比從85.5%提升到98.6%。
據了解,納溪區綜治中心建設經驗入選2023年度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治理創新案例,納溪區的案例為瀘州市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提供了范本,也標志著規范化建設探索的“瀘州模式”逐漸走向成熟。2024年,時任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社會工作部部長靳磊在納溪區綜治中心實地調研時,對該中心推進資源整合、機制建設、信息支撐等給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將其成功經驗在全省范圍內推廣,為全省基層治理提供示范。
這樣“多中心”合一整合力量的例子還有不少。在瀘縣云龍鎮,這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綜治中心整合社會治理資源的平臺作用,構建起“一中心全域統籌、四板塊全鏈協同、一網格全科服務”的“1+4+1”工作格局,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新路徑。
納溪區綜治中心組織區法院、區司法局等入駐單位與屬地鎮綜治中心進行矛盾糾紛線上研判
“一站式”解紛邁向平安新高度
在新時代社會治理的征程中,瀘州深入探索“多中心合一”,基于“數據融合、資源整合、功能聚合”,全力打造“一站式”高效解紛平臺。這一創新實踐,是對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深刻踐行,不僅順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布局,更是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的關鍵舉措。
敘永縣秉持“一站治理、有解思維”,積極投身于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浪潮。通過持續發力推動社會治理朝著“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目標大步邁進,成績斐然。在這一過程中,敘永縣成功走出了人民群眾滿意度逐年攀升的“上行線”,以及各類案事件數量持續下降的“下行線”,先后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縣、全省維護社會穩定先進縣等殊榮,其“石榴籽”調解委員會更是被評為全國模范。
隨著矛盾糾紛排查和分析研判工作的不斷深入,太伏鎮在化解矛盾、防范風險方面的整體效能得到顯著提升,提煉總結的“一站式”聯動解紛工作法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古藺縣針對婚姻家庭糾紛高發的情況,精準施策,專門設立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處中心。通過這一專門機構,從源頭上著手,全力防范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升級,有效遏制“民轉刑”案件的發生,為萬千家庭的和諧穩定保駕護航。
瀘州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成功破解了基層社會治理中“點多面廣、大而不強”的難題,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邁向新高度,為地區的和諧穩定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為全國社會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瀘州經驗”。
精準領航走出治理“新樣板”
在當下基層治理的復雜格局中,瀘州積極以綜治中心建設為有力抓手,精準破題,為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指明新方向。
瀘州金融商圈作為城市發展的活力地帶,集金融、商貿、辦公、觀光、居住等多功能于一體,區域內包含2個大型商場、43家金融機構、41家互聯網公司及超2000家經營主體。這里人流如織、物流繁忙,經濟與商業形態豐富多樣,然而也正因如此,矛盾糾紛極易滋生。面對這一狀況,瀘州市江陽區順勢打造金融商圈綜治中心,并創新探索出“1+3+9”工作模式。該模式深度整合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多方力量,為轄區量身定制9大服務,涵蓋法治體檢、信用修復、案件快辦、法律咨詢、商事調解、知識產權保護、公證服務、法治宣傳及一般矛盾糾紛化解。通過這一創新模式,精準聚焦商圈發展需求,為區域經濟穩健前行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供堅實保障,讓綜治中心成為商圈穩定發展的“護航艦”,清晰勾勒出基層治理在復雜經濟區域的精準路徑。
1月欠資欠薪清理、2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治理、3月重點人群管理服務……瀘州市龍馬潭區綜治中心作為主城區一級的核心樞紐,立足轄區實際,深耕矛盾深層次破解之道,創新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一月一專題”專項行動,月月有重點、步步穩推進。每月圍繞特定主題,整合多部門力量集中辦公、共同研判問題,極大提升工作效率。同時,充分發揮區級綜治中心的聯動輻射作用,緊密聯結轄區11個鎮(街)綜治中心,推動治理工作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將治理觸角延伸至基層每一處角落,以點帶面,為基層治理整體效能提升提供了清晰的行動指南。
瀘州的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正以創新模式與扎實行動,精準錨定基層治理的難點與痛點,持續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構建更為和諧、有序、發展的基層社會生態。
結語
瀘州這場以法治力量為核心的基層治理變革,跨越了從“多扇門跑斷腿”到“一扇門解千結”的巨大鴻溝,生動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如今,在長江與沱江的滋養下,瀘州正以“進一扇門、登一張網、解萬般難”為行動綱領,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基層治理創新帶來的便利與溫暖。未來,瀘州將持續砥礪前行,不斷匯聚法治合力,深入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向著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平安瀘州法治瀘州全力邁進,讓酒城大地上的這份民生答卷愈發精彩,繪就和諧穩定、繁榮發展的新畫卷。
(張霞 李文倩 陳博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