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滇兩省區交匯處,橫斷山脈的褶皺間,香巴拉·鄉城,這片蒙歲月輕柔眷顧的凈土,恰似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康巴江南的版圖之上。為守護這片人間仙境,四川省甘孜州鄉城縣公安局全力打造“凈美香巴拉生態警務”,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為鄉城的生態安全筑起堅固堡壘。
自生態警務創建以來,鄉城縣公安局革新理念,將生態保護融入公安工作全流程。秉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與林業草原、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部門搭建常態化、制度化協作溝通機制。聚焦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從棲息地維護、種群動態監測到打擊非法捕獵交易,積極探索跨部門聯合執法與應急處置模式,為生態保護注入強勁動力。
警民聯動,是鄉城生態保護的一大亮點。鄉城縣公安局充分挖掘基層活力,借助鄉村基層組織的力量,精心組建一支多元化的生態聯防隊伍。這些本土力量熟悉本地山川草木,成為生態保護的“活地圖”和“前哨兵”。派出所與聯防隊員攜手,以腳步丈量鄉城每一寸土地,構建起無死角的生態防護網絡,讓違法行為和安全隱患無處遁形。同時,深入鄉村、社區開展生態保護宣傳教育,讓生態保護意識扎根人心,人人皆成為生態保護的踐行者與監督者。
科技賦能,為鄉城生態警務注入全新活力。鄉城公安緊跟時代步伐,在重點生態區域部署智能監控設備,構建24小時實時監控體系。一旦觸發預警,系統迅速響應,警力即刻趕赴現場處置。科技手段的應用,大幅提升了生態風險預警與處置效率,讓生態警務如虎添翼。
科技為生態警務裝上“智慧大腦”,而多警協同作戰則為生態保護編織緊密防線,二者相輔相成,是鄉城生態警務的創新模式。在“四川甘孜鄉城6.18污染環境案”中,由于污染證據易在自然環境中消散,犯罪手段又極為隱蔽,辦案民警在污染區來回穿梭,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利用高科技檢測設備對土壤、水源樣本進行細致分析,最終鎖定了污染源頭。在多警種協同配合下,成功將涉案人員一網打盡,順利偵破全州首例環境污染案件,打響了鄉城生態保衛戰的關鍵一槍。
自生態警務創建以來,鄉城公安破獲涉生態領域行政案件4件、刑事案件10件,查明雷擊火4起,移交相關部門案件4起8人,協助法院責令補植復綠5800余株,增殖放流2000余尾,救助野生動物3只。
隨著香巴拉聲名遠揚,游客紛至沓來。鄉城公安敏銳捕捉時代需求,打造旅游警務新模式。在熱門景區核心地帶設立警務驛站,民輔警們身兼治安維護者與旅游向導雙重角色,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服務。來自成都的游客李先生稱贊道:“在景區游玩時突然身體不適,警務驛站的警察很快就幫我聯系到醫生,還一直陪著我,讓我在異鄉也覺得特別安心。”閑暇時,旅游驛站的民輔警們還深入景區與游客互動,傾聽心聲,解決困難,讓游客感受到家的溫暖。
尤為突出的是,鄉城公安將生態保護宣傳與旅游警務深度融合。組建由公安、僧侶、婦女、村干、學生構成的生態講解團隊,向游客發放宣傳手冊,講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讓生態保護意識在游客心中生根發芽。
此外,鄉城縣公安局歷時近一年,投入資金40萬元,精心打造全省首個生態警務宣教基地暨聯勤共治中心。該中心選址于電影《從你的世界路過》拍攝地,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更具吸引力與話題性。中心內部設置了多個功能區域,各個功能區通過精美的圖文展板、逼真的動植物標本,生動展示了鄉城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與珍惜物種。吸引了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學習,該中心不僅成為了生態宣教的重要陣地,更是展示鄉城公安生態警務工作成果的一張亮麗名片。
凈美香巴拉生態警務,凝聚著鄉城公安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熱愛與莊嚴的承諾。展望未來,鄉城公安將持續深化生態警務改革創新,不斷探索更加科學、高效的生態保護模式,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有力的行動,守護香巴拉的每一寸土地,讓這片人間仙境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光輝典范,成為永遠閃耀在康巴江南的生態明珠。
(四川省甘孜州鄉城縣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