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品茶學法飄新意 法治“茶點”有點甜
            時間:2025-02-20 10:31來源:法治拉薩責任編輯: 李鴿

            西藏拉薩林周縣邊交林鄉法治茶館,成立于2024年6月,是邊交林司法所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的創新實踐。茶館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宗旨,致力于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法治建設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個集普法宣傳、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群眾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法治服務平臺。


            (南熱法治藏餐館)

            一、法治氛圍濃厚,貼近群眾生活。

            法治茶館選址于轄區內人氣旺盛的“南熱藏餐館”,店內環境整潔溫馨,經過法治元素的巧妙融入,整體布置簡潔大方,既保留了茶館的休閑氛圍,又增添了濃厚的法治文化氣息。館內設有法治書架,陳列著《民法典》《法律援助條例》等30余本法律知識讀本,方便群眾隨時翻閱學習。餐桌上張貼著10余條與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法律知識海報,煙灰缸、筷子筒等日常用品也融入了法治元素,使群眾在用餐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法治茶館法治書架)

            二、多元服務,助力基層法治建設。

            (一)普法宣傳的“新陣地”。法治茶館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普法宣傳,打破了傳統形式普法的嚴肅性。群眾在輕松、愜意的環境中討論法律話題,分享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公檢法司工作人員及村居法律顧問定期到茶館舉辦法律講座、提供法律咨詢,針對婚姻家庭、勞動糾紛、土地承包等常見法律問題,為群眾提供專業的法律指導和幫助,讓法律知識真正走進群眾心里。

            (二)糾紛調解的“新平臺”。法治茶館不僅是普法宣傳的場所,也是矛盾糾紛調解的重要平臺。司法所工作人員和調委會成員利用茶館親和的氛圍,以“嘮家常”的方式化解群眾之間的矛盾,將糾紛化解在萌芽,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的目標,有效維護了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群眾自治的“新載體”。法治茶館積極踐行共建共治理念,推動政府與社會從“要你做”到“一起做”的關系轉變。通過茶館這一平臺,充分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匯聚民智、凝聚民心,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三、群眾參與,共建法治社會。

            茶館老板作為畢業大學生與邊交林鄉的“法律明白人”,在實現大學生創業的同時還在日常經營中主動為群眾答疑解惑,協助司法所開展法治宣傳和教育工作,成為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茶館的運營模式充分體現了“群眾參與、群眾受益”的理念,有效提升了群眾的法治意識和自治能力。

            四、創新服務,助力基層治理。

            未來,法治茶館將繼續創新服務形式,拓展服務內容,進一步發揮其在基層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引入更多數字化、互動化的普法手段,如法律知識競賽、法治微課堂等,增強普法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同時,茶館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與公檢法司等部門的協作,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基層法律服務網絡,為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貢獻更大力量。

            法治茶館不僅是邊交林鄉法治建設的亮麗名片,更是新時代基層治理創新的生動實踐。它以其獨特的魅力,讓法治文化深入人心,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徑。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