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玉都街道:“吹哨報到”凝聚多方力量破欠薪困局
            時間:2025-04-07 10:51來源:兵團長安網責任編輯: 陳言

            清晨,寒風裹挾著零星沙塵,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玉都街道綜治中心的調解室內卻暖意融融。73名工友緊盯工作人員手中的工資發放清單,眼神中交織著忐忑與期待,隨著最后一筆款項確認到賬,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近日,玉都街道綜治中心依托“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聯動勞動監察、司法、公安、法院等多部門,歷時35天化解一起重大欠薪糾紛。

            哨聲響起,兩起案件牽動民生冷暖

            昆玉街道網格員在例行巡查中發現,轄區某建筑公司因資金鏈斷裂,拖欠73名農民工工資逾110萬元。

            工人們情緒激動,多次圍堵項目部,矛盾一觸即發。

            幾乎同一時間,街道矛調中心接到某光伏項目三個標段的農民工集體投訴,總承包方與分包單位因工程結算爭議,導致120名工人工資被拖欠,涉及金額達200萬元。

            面對兩起案件交織的復雜局面,街道迅速啟動“吹哨”程序,師市人社局、司法局、公安局、勞動監察等7個部門迅速集結,24小時內,勞動監察介入調查用工合同,司法所搭建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同步開展心理疏導,公安民警駐點維持秩序。

            “過去遇到這類問題,街道‘單打獨斗’往往力不從心。現在哨聲一響,專業力量半小時內就能到位。”街道副主任陳國鄭感慨。

            部門合奏,破冰攻堅彰顯機制效能

            調解室內,建筑工人代表王建國攥著皺巴巴的考勤表,聲音沙啞:“我們干了半年,公司說賬上沒錢,可包工頭自己開豪車!”

            在建筑公司欠薪案中,勞動監察大隊抽絲剝繭發現關鍵癥結:該公司將工程款挪用至其他項目,涉嫌惡意欠薪。城區司法所人民調解員王亞丹則提出“以工代償”方案,由企業將未售房產抵押給農民工,并承諾優先聘用他們參與后續項目。

            “法律底線不能破,但民生問題也要柔性解決。”王亞丹回憶,調解過程中,企業法定代表人張某起初態度強硬。司法所聯合律師團隊向其釋明《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的強制條款,并告知若進入司法程序,企業將面臨列入失信名單、工程資質降級等后果。企業負責人最終簽署人民調解協議,城區司法所采用“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模式,確保調解結果可直接申請強制執行。

            更為棘手的某光伏項目則暴露出行業痼疾。總承包方以“工程款未到位”為由拒付工程款,分包單位則以“墊資過多”為由拖欠工資。街道搭建“四方會談”平臺,邀請住建局專家現場評估工程質量,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厘清資金賬目。

            經過連續三晝夜的磋商,總承包方同意先行墊付部分農民工工資,剩余部分通過訴訟渠道解決。

            長效固本,機制創新筑牢治理根基

            糾紛化解并非終點。糾紛雖已平息,但玉都街道的“哨聲”并未停止。事件處置結束后,街道牽頭成立“工程建設領域勞資糾紛聯席會”,吸納住建、稅務、銀行等部門參與,定期排查企業用工情況。司法所則聯合公益律師團隊,在工地開設“法律夜校”,為農民工普及維權知識。

            “基層治理不能只當‘救火隊’,更要成為‘防火員’。”玉都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翠蒙表示,自“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運行以來,轄區勞資糾紛調解成功率從68%提升至93%,群體性事件同比下降45%。2024年至今,街道累計吹響“民生哨”27次,解決歷史遺留問題15件,惠及群眾1000余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糾紛64件,挽回經濟損失961.4萬元,調解成功率100%。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