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珍稀動物
赴與自然之約
動物,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珍稀動物是指在其整個分布區或分布區的主要部分中處于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InternationalRareAnimalProtectionDay)是國際自然保護組織聯合倡議設立的保護珍稀動物的節日,時間為每年的4月8日,旨在提醒全世界關注野生動物的命運。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大同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以及公安機關對保護野生動物的大力宣傳,群眾保護野生動物意識顯著增強,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同守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良好社會氛圍。近日,大同市左云縣公安局管家堡派出所救助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雕鸮。
3月24日下午5時左右,轄區內一位農民在耕地時發現一只類似貓頭鷹的大鳥受傷,疑似國家保護動物,便立即將其送至管家堡派出所尋求幫助。派出所民輔警立即對大鳥的形態進行了仔細檢查,發現脖子下有傷,致使大鳥身體虛弱無法正常飛行,經民警多方聯系,確認該大鳥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雕鸮(xiao)。隨后大同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來到派出所,對其進行全面檢查,現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雕鸮已被接走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待其恢復野外生存能力后放歸自然。
臨汾
近日,臨汾市堯都區公安局站前派出所救助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鸊鷉(pìtī)。3月26日晚9時許,堯都區公安局站前派出所值班民輔警在執行巡邏任務時,于臨汾西站站前廣場發現一只疑似受傷的“大鳥”,一場溫暖的救助行動隨即展開。
當晚,夜色漸濃,站前廣場的燈光下,這只“大鳥”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民警們立即上前查看,只見它渾身羽毛黑褐且泛著光澤,頭頂和頸背是獨特的栗色羽毛,眼睛前方還有一抹金黃斑塊,模樣頗為獨特。但是,它似乎受了傷,翅膀耷拉著,無法飛行。
為了查明這只鳥的身份,民警們迅速展開查證。經核實,這只“大鳥”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鸊鷉(pìtī),同時也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這一發現讓民警們意識到,這只受傷的鳳頭鸊鷉需要專業的照顧和救治。
民警們小心翼翼地將鳳頭鸊鷉帶回派出所。在派出所內,民警們化身“臨時救助員”,為它清理傷口,小心翼翼地用消毒水擦拭,然后輕輕敷上藥膏。他們還找來水和食物,耐心地喂給它。經過民警們的悉心照料,鳳頭鸊鷉漸漸恢復了活力。
次日一大早,民警們便聯系了臨汾市動物園,將這只鳳頭鸊鷉送到了專業人員手中。在動物園里,專業人員對它進行了全面檢查,并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經過幾天的悉心照料,鳳頭鸊鷉的傷勢逐漸穩定,恢復了往日的活力。
山西公安提醒: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每個公民共同的責任。當我們發現野生動物受傷、病弱、被困等情況時,請第一時間報警或聯系當地野生動物保護部門。通過專業人員的介入,讓這些可愛的生靈得到科學、有效的救助。讓我們攜手守護大自然的每一個生命,讓它們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自由生長,與人類和諧共處。
來源:山西省公安廳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