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基層穩則社會穩,社會穩則國家安。
吉林省德惠市綜治中心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勇立潮頭,積極探索實踐,為夯實基層基礎、保障群眾幸福生活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自2024年9月運行以來,該綜治中心累計化解矛盾糾紛640件,調解成功率達97.39%,疑難案件化解率達91.2%,群眾滿意度達98.7%。這些數據背后,是德惠市綜治中心全體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更是德惠市在基層治理領域積極探索創新取得的豐碩成果。
多元共治
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2024年9月,在德惠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惠市綜治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運行。該綜治中心嚴格遵循中央和省、市建設要求,達到了“四有”建設標準,為開展各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綜治中心位置處于德惠市惠新路與德福街交會處,周邊政府機關、司法部門環繞,為協同辦公、聯合執法提供了極大便利。900余平方米的辦公區域內,設置了17個接待窗口、1個多功能室、3個調解室,速裁審判庭和仲裁審判庭有序分布,市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和執行事務中心整體入駐,實現了“立、調、審、執”一體運行。41家入駐單位在這里各施所長,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構建起了一個全方位、多功能的基層治理服務平臺,打造了多元共治的工作模式。
萬寶鎮趙家村村民王某與鄰居劉某都是德惠市綜治中心多元共治模式的受益者。此前,因土地邊界和使用權問題存在爭議,王某與劉某僵持不下,多次發生爭吵。萬寶鎮綜治中心多次調解,收效甚微,上報到德惠市綜治中心后,該中心迅速組織公安、司法及土地等相關部門召開調度會,工作人員多次深入實地走訪,查閱土地檔案資料,對爭議地界進行精準測量。在調解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僅從法律角度為雙方解讀了土地政策,還從鄰里情誼出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經過多輪耐心調解,最終雙方達成和解。這起糾紛的成功化解,正是德惠市綜治中心多元共治模式的生動實踐。
“我們致力于將綜治中心打造成一個綜合性的基層治理樞紐,整合各方資源,讓群眾在一個地方就能解決各類問題,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德惠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李曉波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德惠市綜治中心以“一核多元”組織架構和“1+6+N”工作機制為依托,橫向整合公檢法司等相關職能部門,打破部門壁壘,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協同;縱向貫通市、鄉、村三級組織體系,將治理觸角延伸至基層末梢,實現了治理力量“全要素集成”,使綜治中心真正成為統籌基層治理資源的“指揮所”和矛盾糾紛的“集散地”。
“5X督幫帶”
“德惠模式”的創新實踐
德惠市綜治中心工作團隊是一支年輕而富有朝氣的隊伍。團隊由“80后”“90后”人員組成。在這支平均年齡33歲的團隊中,每個人都懷揣著對綜治工作的熱忱。他們憑借著蓬勃的朝氣、一往無前的沖勁和勇于創新的精神,為德惠市的社會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成為推動基層治理工作不斷前進的強勁動力。
在德惠市綜治中心的創新舉措中,“5X督幫帶”工作模式尤為亮眼,成為德惠市基層治理的特色模式。4名年輕的“5X督幫帶”小組成員,每人主動對接5個鄉鎮(街道),變被動坐班為主動出擊,采用“三定工作法”,定時排查掌握矛盾,深入轄區走村入戶,及時了解各類矛盾糾紛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定量分析研判風險,針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組織專業人員集中“會診”,從多維度深入剖析矛盾產生的原因、發展趨勢,為制定科學有效的化解方案提供依據;定向分流聯合解紛,充分發揮綜治中心“一站式”樞紐平臺作用,將未化解的矛盾糾紛精準分流至相關職能部門,通過限期跟蹤、包案化解,形成多元化解的強大合力。
在一次走訪排查中,“5X督幫帶”小組成員了解到,一位住在3樓的老人因樓上四五六層鄰居用水導致自家下水管堵塞,房屋被淹。樓上鄰居既不疏通也不處理,老人與其多次溝通無果,情緒非常激動。“5X督幫帶”小組成員立即聯系了村黨支部書記,共同組織樓上樓下住戶進行協商。經過反復溝通協調,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每家每年拿出100多元,每月定期疏通下水管道。至此,一起可能升級的鄰里矛盾得以妥善解決。這一案例充分展現了“5X督幫帶”小組在基層矛盾化解中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他們深入群眾、貼近群眾,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德惠模式”的深刻內涵。
“在綜治中心組建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尤其注重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引入的都是奮發有為、具備戰斗精神且業務能力過硬的人才,組建了一支拉得出、沖得上、干得成的團隊。事實證明,這樣一支高素質團隊,是推動基層治理創新的關鍵力量。未來,我們還會持續優化人才引入機制,為‘5X督幫帶’模式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李曉波展望了綜治中心未來的人才任用。
智慧賦能
構建矛盾化解“高速路”
德惠市綜治中心緊跟數字化時代步伐,依托長春社會治理信息平臺,全力打造智慧化的預警、調度、化解機制,為矛盾糾紛化解裝上了“智慧引擎”。
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該綜治中心對各類矛盾糾紛進行了實時監測、分析和研判,實行“紅黃綠燈”預警機制。對動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開展分級干預提醒,對可能發生的疑難、重大矛盾糾紛提前分級預警,制定科學、精準的處理措施,實現了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干預、早化解。
同時,該綜治中心構建了“分層式”矛盾糾紛化解體系,推出了“兩選四調”調解機制。群眾可根據矛盾糾紛的特點,自主選擇信任的調解員,自主選擇調解方式,同時依據矛盾類型智能匹配“簡易速調、疑難約調、復雜聯調、特殊陪調”四類調解方案。該中心還建立了司法確認即時通道,對土地、勞務等7類高頻糾紛實行“調解+確認”“一站式”辦理,配套仲裁訴訟銜接機制,提供全流程法律指引,達到了“調解優先、訴訟斷后”的高效分流處置效果。此外,該中心還確立了“631”工作目標,即60%的一般性矛盾糾紛由村(社區)綜治中心化解,30%的復雜矛盾糾紛由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化解,10%的重大疑難矛盾糾紛由德惠市綜治中心進行聯調化解,有效提升了矛盾糾紛的化解效率和質量。
夏家店街道綜治中心處理的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是“智慧綜治”的生動實踐。因其中一方韓某外出打工,無法到現場調解,綜治中心借助線上調解平臺,建立了微信群,通過視頻方式進行調解。工作人員在調解過程中,運用智慧化分析工具,準確把握矛盾焦點,圍繞雙方訴求積極溝通協調,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這一案例展示了全市綜治中心利用智慧化手段突破時空限制,實現矛盾糾紛高效化解的能力。
除此之外,德惠市綜治中心還堅持“治未病”,根據“5X督幫帶”工作中獲取的群眾涉法需求,依托“德惠市雪亮工程視頻會議”線上平臺,每月開展一次“綜治在線”線上普法和答疑解惑,將法治知識送到群眾身邊。群眾可以通過線上會議平臺提出問題,向普法的專家咨詢自己關注的涉法問題,專家在線予以解答。
“我們還將綜治中心的咨詢電話公之于眾,群眾口口相傳,誰有問題誰來咨詢。我們把工作做到了前面,避免了矛盾糾紛的形成。”德惠市綜治中心副主任陳雪嬌告訴記者,“這種普法形式深受群眾歡迎。”
“數字化時代為基層治理帶來了新機遇。我們將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不斷提升綜治工作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德惠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黃亮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信心。
毋庸置疑,德惠市綜治中心的實踐探索,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和模式。前行不輟,未來可期。德惠市綜治中心將繼續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為平安德惠、法治德惠建設貢獻不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