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滿三峽,橙香四溢。當科技之翼與法治之光相遇,鄉村振興的畫卷便有了更生動的筆觸。3月25日,央視新聞鏡頭記錄下湖北秭歸臍橙園的春日盛景:軌道“小火車”在田間穿梭往返,無人機編隊此起彼伏地起降作業,“陸空聯運”的現代化物流網絡正載著金燦燦的果實翻越重巒疊嶂,這幅充滿科技韻味的“智慧春耕圖”背后,是法治與創新碰撞出的鄉村振興火花。
檢察亮劍從田間隱患到治理破題
秭歸作為“中國臍橙之鄉”,40萬畝臍橙園多分布于陡峭山地,傳統運輸依賴人力,果農“背果請人難、轉運費用高”的困境長期存在。2023年起,無人機運輸技術逐步推廣,單臺無人機日運量可達2萬斤,成本較人工降低20%。然而,新技術應用初期,因飛手操作不規范,無人機觸碰高壓線引發停電事故62起,甚至造成人員受傷,安全隱患逐漸顯現,果農對“空中運輸”既期待又擔憂。
“既要讓無人機‘飛得快’,更要確保‘飛得穩’!”針對無人機運輸亂象,秭歸縣檢察院迅速啟動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深入田間地頭摸排隱患。通過走訪橙農和電力部門,檢察官發現無人機管理存在“三無”亂象——無資質認證、無操作規范、無應急機制,嚴重威脅公共安全。2024年5月,該院依法立案,向相關部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一場“低空安全保衛戰”正式打響。
協同共治從“單打獨斗”到“全鏈條監管”檢察建議不是“一發了之”,而是協同治理的起點。收到檢察建議后,縣農業農村局積極履職,聯合縣公安局等五部門印發《秭歸縣農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根據《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明確縣農業農村局牽頭負責,各職能部門協同綜合監管的管理體系,從農用無人機銷售、培訓、使用及事故應急響應和處置等方面明確了各單位責任,將無人機“從買到用”納入法治軌道。同時,督促電力部門在重點線路增設安全標識82處,清理廢舊線路25公里,并推動建設標準化起降平臺,從源頭降低碰撞風險。
“現在飛手必須持證上崗,每次作業前要向鎮政府報備,就像開汽車要有駕照一樣!”無人機協會負責人劉輝德感慨。針對此前62%的事故源于無證或不規范操作,人社部門開設專項培訓,目前已有300余名飛手通過考核獲得資質證書。此外,通過持證飛手普及、禁飛預警及電力線路改造,事故率同比下降90%。
產業躍升從“運輸革命”到“發展蝶變”
在公益訴訟檢察的持續跟進下,秭歸縣不僅化解了“飛行安全”難題,更探索出“科技+農業”的現代化路徑。如今,無人機與軌道運輸機、智能分選線形成立體物流網,臍橙運輸成本降低70%,年增收逾億元。“建設一批‘低空經濟+臍橙’產業融合發展基地”等多項立足長遠、務實創新的重要舉措納入縣委工作規劃。今年春耕期間,檢察官回訪發現,橙農們不再為運輸發愁,而是忙著學習直播帶貨,讓秭歸臍橙“飛”向更遠市場。
“公益訴訟既要守住安全底線,也要為創新發展兜底。”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涂永紅表示,秭歸縣檢察院下一步將聚焦農業大數據保護、生態種植等領域,以法治之力推動新質生產力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
當秭歸的臍橙乘著科技之翼飛越青山,當“智慧春耕”的畫卷在法治的底色上鋪展,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金果滿枝的豐收盛景,更是一場新質生產力與檢察擔當的“雙向奔赴”。公益訴訟如春風化雨,既潤澤了田間地頭的創新火種,又筑牢了安全發展的鐵壁銅垣。未來,這片橙香漫溢的土地上,法治與科技的雙槳必將劃出更壯闊的波瀾——讓鄉村振興的航船破浪前行,讓每一顆秭歸橙都載著希望,飛向更甜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