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從“全球減貧案例”到“平安樣板”:這個瑤鄉小鎮用“楓橋經驗”織就95%安全感
            時間:2025-04-10 15:48來源:平安廣西網責任編輯: 陳言

            陽春三月,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一幅和諧有序的鄉村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藤編作坊里歡笑聲此起彼伏,村屯巷道整潔有序,鄰里和諧其樂融融。這座曾以藤編產業摘得“全球減貧最佳案例”的鄉鎮,如今正憑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面的創新探索,續寫鄉村振興新篇章。通過“隱患聯查、風險聯控、矛盾聯調”三大機制,地蘇鎮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綜合治理新格局,連續三年獲得自治區平安建設先進單位稱號,成為廣西基層善治的鮮活樣本。


            治理破題:從“五室一體”到“五治融合”

            地蘇鎮作為多民族聚居的城鄉接合部,肩負著服務7.67萬人口的治理任務。面對這一挑戰,地蘇鎮積極作為,規范化建成集群眾接待大廳、矛盾糾紛調處室、心理疏導室、法律咨詢室、監控研判室“五室一體”的綜治中心,并成立鎮級綜治指揮中心,以“12345”工作法為綱,將“楓橋經驗”因地制宜地進行本土化改造:圍繞和諧穩定主線,落實黨政與部門雙責,推行聯查、聯控、聯調三大機制,強化實體、機制、制度、技術四大支撐,推進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

            在“三聯”機制驅動下,鎮村兩級形成立體防控體系:村級網格員“拉網式”排查婚戀、宅基地等傳統矛盾,鎮級專班緊盯征地拆遷、勞資糾紛等城鎮化進程中的風險點;公安智慧建模與綜治大數據平臺聯動,對重點人群、事件實時監測;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創新“綜治中心+N”模式,2024年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6%。

            “過去小矛盾處理不好極易升級為大矛盾,現在有‘專家庫’成員介入,調解更專業,很多矛盾糾紛在源頭就化解了?!贝蠖ù宕甯刹扛锌馈R劳小叭煌ヒ恢行摹睓C制,該鎮將行業專家、“五老”納入調解隊伍,實現“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鎮”。

            技術賦能:從“小天眼”到“指尖警務”

            走進地蘇鎮綜治中心,監控研判室大屏上跳動著1900個“小天眼”傳回的實時畫面,矛盾糾紛調處室工作人員正通過視聯網連線村級網格員……“六有八化”(有場所、有人員、有機制、有保障、有實效、有特色和標準化、信息化、網格化、法治化、專業化、社會化、精細化、常態化)的實體化建設,讓這里成為27項服務的“治理樞紐”。都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周小東表示:“我們以‘全科網格’重構治理單元,2075名專兼職網格員既是信息采集員,又是政策宣傳員,更是矛盾預警員?!?/p>

            技術賦能讓治理更精準。車輛抓拍卡口與人臉識別系統相互配合,構建起嚴密的立體防控網絡,極大提升了社會治安防控能力;“指尖警務”平臺的廣泛應用,讓群眾辦事更加便捷高效,同時助力破案效率提升18%。

            文化浸潤:“山歌唱法”與藤編共治

            “五治融合”注入文化基因。山歌協會將民法典編成壯鄉小調,紅白理事會推行“積分制”移風易俗,黨群理事會激發自治活力……在智治與德治的交響中,地蘇鎮刑事警情連續3年下降,群眾安全感達95%。

            從“全國模范調解委員會”到“自治區民族團結示范鄉鎮”,地蘇鎮的治理創新與藤編產業相映生輝。在興利村,藤編合作社既是經濟聯合體,也是矛盾調解站;在大定村,“民族團結示范巷”的牌匾下,壯瑤群眾共商村務已成常態。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全民協奏曲?!钡靥K鎮黨委書記蘇寶田表示。當藤條在指尖編織成富民產業,當“楓橋經驗”在喀斯特山區生根開花,地蘇鎮用實踐證明:以共建凝聚共識,以共治破解難題,以共享擘畫未來,鄉村振興就有了堅實的底座。

            此刻,桂西北的春風拂過地蘇鎮的監控大屏與藤編工坊,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治理圖景,正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寫下生動注腳。

            (廣西法治日報)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