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廣西靈山縣把“群眾上訪”變為“干部下訪”,全年調解成功率98.23%!
            時間:2025-04-10 15:49來源:平安廣西網責任編輯: 陳言
            平安家訪”奏響“最美和聲”
            廣西靈山縣綜合施策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戰化運行

            “多虧了你們幫忙,把困擾我們多年的排污問題解決了。”3月20日下午,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三海街道新大村廖某、廖某某兩兄弟向三海街道綜治中心、轄區司法所和執法部門表示感謝,并在調解協議書上簽字,這場持續多年的鄰里糾紛得以化解。這是靈山縣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化解矛盾糾紛促和諧的一個縮影。

            自2024年啟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以來,靈山縣充分整合資源、創新治理方式、提升服務效能,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和實戰化運行,加速打造矛盾糾紛“集散地”、多元解紛“橋頭堡”,讓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化解煩心事。


            靈山公安開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集中宣傳活動

            目前,全縣已有8個鎮(街道)完成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11個鎮(街道)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正在穩步推進,預計今年9月實現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全覆蓋,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強勁“引擎”。

            走進靈山縣舊州鎮綜治中心,300多平方米的接待大廳寬敞明亮,組織機構、工作職責都公示上墻,方便群眾一目了然。中心設有矛盾糾紛調解室、視頻會議調度室、心理咨詢室等,可以“一站式”實現群眾訴求的快速響應和解決。

            舊州鎮是靈山縣全面推進鎮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一個試點。

            “我們通過以試點帶全面、以局部帶整體,結合19個鎮(街道)實際,選定檀圩鎮、舊州鎮等鎮作為試點,按照‘1廳+N室’模式,打造‘一站式’服務窗口,讓群眾一腳踏進大廳,就有人員幫辦事。”靈山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主任梁存輝說。

            靈山縣堅持把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作為地方“一把手”工程,縣委政法委發揮牽頭抓總作用,與鎮(街道)黨(工)委就綜治中心選址、配強綜治力量等進行會商,做到要素齊全、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確保綜治中心有場所、有人員、有機制。

            靈山縣推行矛盾糾紛“3210”(村調解3次,鎮調解2次,縣調解1次,矛盾化解清零)機制,采取“常駐+輪駐+隨駐”模式,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和群眾來信來訪,實行“登記—受理—分流交辦—督辦落實—辦結反饋—跟蹤回訪”閉環辦理。2024年,全縣共排查矛盾糾紛2830件,調解率100%,調解成功2780件,調解成功率98.23%。

            為解紛止爭,靈山縣探索實施“庭所聯動”“所所聯動”源頭治理矛盾糾紛風險工作機制,在各級綜治中心統籌協調下,對進入訴前調解、顯著輕微的治安案件等,實行“中心吹哨、部門報到”響應機制,組織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同屏聯調”,讓各類矛盾糾紛和利益訴求真正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創新開展“平安家訪”是靈山縣推出的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項重要措施。該縣組織1200余名科級領導干部、年輕干部利用每周二走進村(社區),以現場接待、當面溝通、入戶走訪等方式“零距離”傾聽群眾心聲,實現由“群眾上訪”變為“干部下訪”,有效化解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自開展“平安家訪”以來,全縣摸排化解矛盾糾紛1529件,為民辦實事1673件。

            靈山縣注重“線上+線下”雙軌并行,線上創新“AI+社會綜合治理”,將天網工程、雪亮工程、村安工程等監控系統聯動融合,改造提升AI視頻監控水平,接入各級綜治中心,推廣應用“碼上說、碼上辦”“知心檀圩”等數字治理場景應用,及時預警社會治安風險隱患。線下強化網格化服務管理,推行“黨建+平安家訪+網格+大數據”模式,進一步健全網格化服務管理清單和“網格矛盾風險排查防范一張表單”,將綜治平安建設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網格員大力發揮平安建設“神經末梢”和“活地圖”作用,及時排查收集上報各類信息數據,2024年,累計走訪各類特殊人群3.4萬多人次,列管重點人員85人。

            多元力量的協同共治,為平安建設注入持久動能。靈山縣各級綜治中心整合“三官一律”和“兩代表一委員”、商會人員、人民調解員、平安志愿者等專精力量,根據不同的矛盾糾紛進行專精化解,推動群眾從“事后被動調解”向“事前主動依法解紛”轉變。各村(社區)還發動村干部、網格員及農村“五老”等群防群治力量,形成“預防—排查—化解”全周期管理鏈條。

            隨著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深入推進,靈山縣正以“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治理效能,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寫下生動注腳。

            (廣西法治日報)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