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最大的民生;和諧,是最美的風景。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興寧區委政法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認真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條例》,在“基礎建設、調處化解、風險防控”三個方面狠下功夫,“建、調、防”三措并舉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興寧區已連續11年獲評廣西平安縣(市、區)。
“集成化”建設調解中樞
某建設項目進場道路位于南寧市興寧區昆侖鎮聯光村。由于歷史因素,部分涉項目土地存在糾紛,引發廣西某建筑公司與湖北某建設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2024年4月,興寧區綜治中心與興寧區人民法院及時介入,組織涉事村委會和村民小組協商,最終達成調解方案,“感謝你們!釋法講理調解暖心又貼心,高效解決了我們的難題。”案件成功調解依法保障各方權益,快速掃清項目堵點。
為高效調處民營企業矛盾糾紛,興寧區法院在綜治中心設立“法治優化營商環境巡回法庭和非公企業糾紛聯合調解中心”,采用“調解+即時履行”模式,成功化解多起買賣合同和融資租賃糾紛,為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紓困解難跑出“加速度”。
興寧區堅持資源整合、功能聚合、力量融合,逐步探索出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戰化運行的有效路徑。
一是陣地提檔升級,變“分散辦公”為“一站集成”。以“1廳+N室”模式設置群眾接待大廳、綜合調解室、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區,提供信訪接待、法律咨詢、糾紛調處等“一站式”服務。
二是資源有機整合,變“各自為政”為“合力攻堅”。33個部門力量以“常駐+輪駐+隨駐”方式進駐綜治中心,統籌7個中心力量資源常駐融入,各鎮(街道)及人社、住建等部門動態輪駐,相關訴求涉及單位和社會力量隨叫隨駐,形成協同高效化解“一張網”。
三是平臺實戰化運行,變“條線推進”為“扁平閉環”。設置4個服務窗口,涵蓋受理登記、分流轉辦等功能業務,建成5個特色功能室和11間調解室,制定工作制度、矛盾糾紛化解流程圖等工作機制,讓群眾“進一扇門、解萬般事”。
“全鏈化”貫通調解閉環
“不管是長達數年的矛盾糾紛積案,還是現發的鄰里糾紛,我們都調解成功了。大家滿意,我們開心!”興寧區綜治中心主任、首席法律咨詢專家蔣一觀對以往調解成功的案例如數家珍。
興寧區五塘鎮六塘村兩個村民小組因170余畝土地邊界糾紛長期未解,該區依托“綜治中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開展重點攻堅。蔣一觀、覃清燕兩名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加入調解工作組,為村民闡明法律風險點,提出法律建議。最終,兩村民小組簽訂和解協議,糾紛得以解決。
興寧區綜治中心逐步建立起“前端源頭預防、中端多級調處、后端回訪鞏固”的閉環工作機制。
前端抓排查,源頭預防“治未病”。深入開展專項治理,發揮網格員作用,聚焦婚戀、家庭、鄰里等糾紛常態開展排查,發動黨員、志愿者及熱心群眾多渠道收集信息。2024年以來,共收集各類信息14.5萬條,排查矛盾糾紛766件。
中端抓化解,分級調處“治已病”。按照“村級滅火、鎮街攻堅、城區兜底”原則,構建分級分類調處體系。村社層面,選聘413名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律師等組建“調解專家庫”,打造五塘鎮族老矛盾調處中心等特色品牌,確保“小事不出村”。鎮街層面,整合各站所、基層政法單位等力量,采取疑難矛盾“吹哨報到”攻堅化解,實現“中事不出鎮”。城區層面,綜治中心融合多元力量解紛,做到“矛盾不上交”。
末端抓回訪,動態管控“防再病”。建立“受理審核+辦理調解+跟蹤回訪”機制,通過“線上+線下”“關心+回訪”方式,實時掌握化解進度、回訪結果和滿意程度,推動形成結果反饋、反饋糾偏、跟蹤問效有機銜接,確保矛盾糾紛事心雙解。2024年以來,督導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96次,組織開展回訪千余次,群眾來訪人數同比下降16.3%。
“信息化”提升防控效能
“許多矛盾糾紛都是從日常小摩擦逐漸累積而成,單靠人力難以全面摸排和防范,需要技防加持,以科技賦能助推社會面管控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效能提升。”興寧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張彬介紹,近年來,興寧區綜治中心構建集信息歸集、智能預警等為一體的數字化平臺,以信息化支撐社會面管控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
風險防控上,強化態勢感知、智能預警。依托“南寧政法云平臺”“雪亮工程”視頻監控系統等,歸集“人、房、事、物”等要素信息及矛盾糾紛動態臺賬。整合公安天網及企事業單位監控接入共享平臺,探索將AI智能感知、智慧預警功能運用到人員密集、矛盾糾紛多發區域,形成全鏈條智能防控體系,推動風險防范由被動處置向主動預測轉型。信息化賦能治安防控工作成效顯著,2024年城區傳統盜搶騙警情同比下降12.88%,治安案件辦結率同比上升68.84%。
流程管控上,突出全鏈覆蓋、貫通到底。發揮“南寧市一站式智慧云調系統”功能,匯聚各類矛盾糾紛信息,實行信息化臺賬管理,實現矛盾糾紛“一網統管、一屏盡覽、一體督辦”,統一規范矛盾糾紛受理、分流等程序,采取六步閉環處置流程,以綜治中心為“中樞系統”流轉分派矛盾風險信息至各鎮(街道)及網格,用“流水線作業”模式解決“權責交叉”等問題。按照矛盾風險等級綜合研判,實時掌握進度,智能化督辦,確保化解工作落實到位。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