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街道)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前沿陣地。為進一步激發基層動力、激活社會活力、提升治理合力,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創新開展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通過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加大各縣市(區)及各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基層“小支點”撐起平安“大杠桿”,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桂中大地更加和諧穩定。
“點派接驗單”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興賓區小平陽鎮不斷整合資源力量,創新啟用“點派接驗單”工作制度,逐步構建起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一體化運行、高效化服務的新格局,形成“群眾點單+網格員派單+部門接單+回訪驗單”工作模式,實現為民服務與群眾需求的“點對點”精準對接。
2010年,小平陽鎮古夢村村民何某與塘田村村民何某某因林地歸屬問題產生爭議,村委會多次組織調解未果。今年3月12日,興賓區綜治中心“接單”后,聯合鎮綜治中心立即到現場組織調解。面對雙方情緒激動、各執己見的情況,調解小組通過會商后,采取分別談話的方式,向雙方當事人講解法律法規。經過長達6個小時的思想勸說,雙方當事人終于心平氣和地提出自己的訴求并達成調解協議。
小平陽鎮建立三級調解制度,即村屯一周內調解三次,村委會半個月內調解三次,鄉鎮一個月內調解三次,直至問題得到成功解決。截至今年3月,小平陽鎮承辦部門共“接單”32件,已解決問題和難題30個,接單率為93.75%,群眾滿意度達94%。
今年以來,該鎮綜治中心共組織化解婚姻家庭、山林糾紛等各類矛盾糾紛12起,調解成功11起,成功率達91.66%,無一起矛盾糾紛因為排查化解不及時而激化。同時,該鎮將全鎮1447路監控視頻、社會治理信息網、綜治視聯網接入數字縣域社會治理云平臺,實時掌握區域范圍內整體社會治理情況,實現“一屏看全鎮”,真正做到精確防控、精細管理、精微服務、精準治理。
“四融四圈”助力矛盾糾紛化解
象州縣百丈鄉綜治中心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社會穩定,建立健全“四融四圈”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即黨建融創,“網格”圈內排風險;聯動融治,“服務”圈里化隱患;訴調融合,“政法”圈中解紛爭;老兵融力,“戰友”圈來破難題。這一創新舉措為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提質賦能,取得了顯著成效。
“我們中心對來訪群眾推行‘一站式接待、全鏈條解決’的首問負責制,形成了來訪、受理、分流、辦結的閉環治理機制,讓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百丈鄉綜治中心負責人說。
百丈鄉綜治中心聚焦社會穩定,優化服務措施,邀請法官、駐村律師、法律顧問組成化解專班,在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的同時,對重大復雜矛盾適時化解。中心干部變群眾上訪為主動下訪、公開接訪,深入村屯開展政策宣傳、基礎信息采集、風險隱患排查化解等工作。此外,該中心充分利用綜治平臺和“廣電云”構架,把“廣電云”與“雪亮工程”有機融合,實現資源在一線匯聚、信息在一線應用、矛盾在一線化解、服務在一線強化、平安在一線實現,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百丈鄉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先后被評為來賓市平安建設活動“先進鄉鎮”、自治區群防群治工作“突出集體”;在4年來的16個季度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中,共有12個季度獲得滿分,有效筑牢了基層維護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百丈鄉綜治中心工作人員調解河道糾紛。
“131”模式完善閉環處置機制
金秀瑤族自治縣頭排鎮以全市機構改革為契機,積極探索“131”(“1”即建好1個指揮中心;“3”即整合糾紛調處、行政執法、“五事共治”3支力量;“1”即精編1個全科網格)基層治理模式,完善民生、糾紛、安全穩定事件閉環處置機制,著力構建矛盾糾紛聯調、重點問題聯治、社會治安聯防、重點人員聯管、法律服務聯動、和諧平安聯創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格局。
頭排鎮采取“鄉鎮部門常駐+縣級部門輪駐+調解組織隨叫隨駐”相結合的方式,實行矛盾糾紛“一個地點辦公、一個窗口受理、一個網絡聯動、一個口徑回應答復、一個流程辦結、一個責任落實”。同時,根據“統一規范、機制管用、運行順暢”的要求,建立“指揮中心派單、職能部門辦單、平安法治辦督單”運行模式,健全受理、分流、處理、督辦、回訪全鏈條閉環流程,推動群眾訴求、矛盾糾紛得到及時表達、及時回應、及時解決。
操心事抓緊辦、煩心事協商辦、揪心事攻堅辦、急難事馬上辦、期盼事全力辦。頭排鎮還加強鎮村“五事共治”工作組力量,將群眾訴求按照社會民生、農業產業、平安建設、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五大類進行“五事五辦”分級辦理,推動群眾訴求得到及時表達、及時回應、及時解決。去年以來,該鎮共收集到各方面民情民意、問題建議168件,協調解決165件,解決率達98.2%。同時,推動視頻監控網、綜治視聯網、社會治理信息網與“鄉呼縣應”平臺數據融通,匯集治安警情、道路交通、信訪事件、綜合執法、矛盾糾紛、民生訴求等數據,同步開展“探頭站崗、鼠標巡邏”在線巡查工作,做到問題第一時間發現、預警、上報、處理和反饋。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