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盯準群眾需求做服務!寧夏法院用科技“向新力”撬動司法生產力
            時間:2025-04-10 16:44來源:寧夏高院 寧夏法治報責任編輯: 陳言

            近日,70多歲的馬某拄著拐杖來到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要求立案。馬某耳朵背、說話含糊不清,立案人員耐心傾聽、認真記錄,使用自助立案終端幫助老人起草了一份由老人口述、立案人員總結的民事起訴狀。擔心老人弄不明白,立案人員又將起訴狀念給老人聽,對老人不懂的地方耐心解釋,經老人確認無誤后簽字捺印,幫助老人辦理了立案登記手續。

            數字化智能運用,帶給當事人的便利不僅僅惠及馬某。近年來,寧夏各級法院百花齊放、各顯其能,沿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路徑不斷把數字法院建設引向深入,在理念、思維和機制方面不斷革新,以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應用撬動司法服務的高效生產力。


            數助辦案:守住“數字”里的民心

            2月28日,中衛市中級人民法院員額法官李娟為該市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作“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專題輔導。此前,中衛中院結合近3年來該市行政訴訟案件數據分析,梳理出程序違法、證據缺失、法律依據適用不當等七類高頻問題。課上,李娟重點闡述了中衛市近3年來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部門行政敗訴案件中的爭議緣由、爭議焦點、爭議化解等情況,提示行政機關要注重程序不規范、超越職權執法等風險的防控,實現從“經驗執法”向“依法執法”轉變。

            依托數字法院建設,司法大數據逐步實現“數助便民”。2024年,中衛市兩級法院制發司法建議41份,全部被回復采納,司法建議質量、回復采納率、社會認同感實現“三提升”。固原市中級人民法院把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具體工作有機結合,狠抓“數源治理+數據分析+數助決策”,通過數據會商和類案指引,統一法院裁判尺度;采取“數據識別+示范訴訟+指導會商+集中調解”方式,為系列案件妥善化解尋求解題方略,2024年集中妥善化解轄區系列、涉眾、涉民生案件1000余件,案涉標的超1000萬元。

            針對審判數據反映出的上訴案件移送時間長、院庭長監管存在漏洞等問題,固原中院制定“去舊清積”、上訴案件移送工作管理辦法等9項管理制度,有力解決審判執行突出問題。

            “數字法院確實讓法官有了更多的辦法,借助數字化的力量,讓‘貓膩’無所遁形。”固原中院執行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該院充分發揮執行“數據大腦”作用,應急調度基層法院30多次,解決了近300件應急事項,案款發放保持“動態清零”。

            “每一項訴訟體驗的優化,每一份司法建議的采納,都是便民、利民實實在在的舉措。”寧夏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說:“案件是民生需求的反映,‘數助辦案’就是奔著需求去,守住‘數字’里的民心。”


            智能與人工深度融合

            “請問是吳忠市中級人民法院嗎?我是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人民法院,我們有一起離婚案件,當事人在吳忠監獄服刑,需要借助你院的監獄遠程庭審系統進行審理……”

            “好的,我們盡快對接調試,全力協助開庭。”

            日前,吳忠中院審管辦接到墾利區法院的求助電話,第一時間匯報至寧夏高院,并與吳忠監獄積極溝通,做好網絡端口連接和遠程庭審系統調試工作。在庭審前后,技術人員全程跟進,協調處理突發狀況。依托科技賦能,一場相隔千里的跨省遠程庭審順利完成。

            近年來,吳忠法院加強智能與人工深度融合,不斷完善集導訴服務、登記立案、非訴銜接、涉訴信訪、判后答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訴訟服務體系,用心改善群眾司法體驗。深度應用“互聯網+司法服務”云模式,完善“碼上辦”“一碼通”工作機制,去年網上立案6264件,網上調解6419件,電子送達8.5萬人次,推動“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轉變。


            “靈境計劃”全景展示司法服務

            “法院不同區域有什么作用?找不到我需要去的法庭怎么辦?”銀川市興慶區法院一站式智能“數字導覽”給群眾答案。

            該院實景拍攝并制作推出一站式智能“數字導覽”,對法院全景建模還原了所有訴訟服務場景及功能設施。群眾只需掃描自助終端二維碼,就可在手機上“云端”辦事。

            這是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法院結合工作實際推出“靈境計劃”,賦能數字法院建設的舉措之一。該院嘗試將人工智能、AI等數字技術引入審判執行、訴訟服務、法治宣傳等各環節,將辦案人員從重復性、單一性工作中解脫出來。

            “電子卷宗混合單套制改革”——把案卷從層層堆疊的紙山轉為高效流轉的電子數據,是興慶區法院的全新嘗試。

            “將案件全流程遷移至電子卷宗系統,僅保留關鍵紙質原件,絕大多數的文書實現線上生成。法官輕點鼠標即可調取證據,書記員告別重復繁瑣的操作……”該院院長安寧介紹,這場“減負行動”,讓司法資源重新聚焦于審判核心工作。

            而在庭審中,法官可以在線審查證據并對智能生成的文書修改簽發,當事人不僅能夠主動發起電子證據并同屏“圈點”共享畫面。“區塊鏈”技術為電子卷宗加上“防偽鎖鏈”,逐漸應用到不同司法場景中。一位執行法官笑稱:“以后外出辦案,帶平板電腦比帶案卷更安心。”(馬濤/文)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