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快就拿到賠償,幸虧有你們!我的生活又有著落了……”一句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群眾的心聲,也展現出貴州省長順縣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的顯著成效。
進一扇門,解萬般事。為了讓人民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近年來,長順縣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法,逐步實現矛盾糾紛早發現、早介入、早調處、早化解,將“群眾心頭事”一一落實,為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目標不懈努力。
2024年,全縣通過預警機制提前化解潛在糾紛3800余起,縣信訪量同比下降18.8%,訴訟案件增速明顯放緩,實現命案零發案目標。
“多頭跑”變“一站結”家門口解決煩心事
走進長順縣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廳,寬敞明亮的大廳、規范統一的辦事窗口映入眼簾。
“群眾接待大廳設置有綜合接待、勞動爭議仲裁、法律服務、心理咨詢、訴調對接、司法確認等窗口,各窗口細化任務要求,有序運行,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辦理服務?!遍L順縣綜治中心主任胡潤介紹。
農民工老陳在勞動爭議仲裁窗口的經歷讓他真切感受到了“一站式”的便捷。此前,老陳在工地務工被拖欠工資3萬余元,多次討要未果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走進長順縣綜治中心。窗口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立即啟動聯調機制,聯合勞動監察大隊、行業主管部門與施工方協商,僅用3天便促成雙方達成支付協議。
“沒想到不用打官司,調解員就幫我要回了工錢!”老陳握著調解協議書感慨不已,眼中滿是感激。
如何調動各方資源?2022年,長順縣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整合政法、法院、信訪、人社、司法、婦聯等6個部門資源,打造集矛盾調處、法律咨詢、信訪接待、心理疏導等功能于一體的縣級綜治中心,打破以往群眾辦事多頭跑、重復跑的困境,真正實現“只進一扇門,辦理所有事”。
此外,長順縣綜治中心推行“首問負責制”和“即接即辦”機制,對簡單糾紛當場調解,復雜案件分流至專業團隊限時辦結。近年來,該中心已受理處置各類矛盾糾紛1950余件,調解成功率超98%,群眾滿意度達100%。
打造解紛“金字招牌”退休法官“坐堂看診”
走進長順縣綜治中心的“靜心調解室”,溫馨和諧的布置讓人瞬間放松,墻上醒目的調解標語,傳遞著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堅定信念。這間工作室由退休法官董靜、曾興榮領銜,自成立以來,“靜心調解室”憑借專業、耐心與熱忱,無償為居民調解各類矛盾糾紛。截至目前,已成功調解糾紛900余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8400余萬元,已然成為長順縣化解社會矛盾的一塊“金字招牌”。
“物業費糾紛看似簡單,實則是業主與物業公司長期積怨的爆發點?!痹d榮回憶,2024年他們受理的130起物業糾紛中,某小區業主因對綠化、停車等問題不滿,拒繳費用長達3年。調解團隊采取“背靠背調解+線上群聊”模式,通過“聽、勸、調、攻、督”的“五字訣”,一邊向業主解讀《物業管理條例》,釋明拒繳物業費的后果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一邊督促物業公司針對存在問題進行全面整改,提升服務質量,最終促成該小區12名業主與物業的矛盾全面清零。董靜展示著手機里上百個“一案一群”微信群感慨:“指尖調解讓群眾少跑腿,更讓矛盾化解在萌芽。”
這對“金牌搭檔”的默契配合堪稱典范:曾興榮從法律角度精準定性矛盾,董靜則以“拉家?!狈绞骄徍蜎_突。憑借出色的工作成績,2023年,“靜心調解室”被評為“貴州省人民調解組織先進集體”。如今的“靜心調解室”,不僅是群眾“說理兒”的地方,更是長順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部門“大合唱”取代“獨角戲”聯動攻堅破難題
“既要保障工程進度,又要維護居民權益?!痹陂L順縣長寨街道某小區,施工噪音問題困擾居民長達半年之久。綜治中心啟動“吹哨報到”機制,組織環保、住建等部門現場辦公,推動施工方調整作業時間、加裝隔音屏,并建立居民溝通機制,終于化解了這場困擾小區居民的“揪心事”。
這種“部門聯動、聯調聯處”模式,正是長順縣破解復雜矛盾的“密鑰”。中心建立“吹哨報到”制度,對跨部門、跨領域糾紛實行“1+N”會商機制。在2024年處理的農民工欠薪系列案中,綜治中心統籌人社、公安、住建、國資公司、教育、信訪、工會等部門成立農民工工資專班,為210名農民工追回工資,同時將4起拒不支付農民工工資案件移交公安機關,涉及農民工148人,涉案資金約為350萬元。
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也在持續夯實。全縣7個鎮(鄉、街道)綜治中心按照“4+X”(“4”即群眾接待、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指揮調度、信息研判等功能區,“X”即結合實際設立綜合接待窗口、法律服務窗口等)標準建設,在村(社區)綜治中心,按照綜治中心辦公室、綜合調解室、“雪亮工程”視頻監控調度室、綜合接待窗口“三室一窗口”標準建設,配備專兼職調解員116名、法律顧問95人。擺所鎮村民因宅基地界限爭執10余年,村調解員聯合駐村律師、鄉賢寨老實地測量,對照土地確權證書厘清權屬,促成雙方互讓0.5米巷道,寫下新時代的“六尺巷”佳話。
從“末端化解”到“源頭治理”法治春風潤民心
調解不是終點,預防才是根本。日前,在長順縣廣順鎮來遠村,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夜?!闭谶M行。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何應偉用當地方言講解著《民法典》中關于相鄰權的規定,臺下村民聽得津津有味。
“以前不懂法,為了一壟地能打半年架。現在知道了,有問題先翻法律條文?!贝迕窭蠌埿χf。這樣的場景在長順縣已成常態,全縣培育的1000余名“法律明白人”活躍在村寨社區,用群眾語言傳播法治聲音。
創新普法形式是長順的一大特色。長順縣司法局組建的“法治文藝宣傳隊”,將法律知識編成布依族山歌,唱進群眾心里;縣法院開展“庭審進校園”活動,把巡回庭審開進校園,讓學生零距離感受法律威嚴。
“預防糾紛,關鍵要讓群眾養成法治的思維方式。”長順縣綜治中心主任胡潤介紹,通過建立矛盾糾紛預警機制,網格員定期排查上報苗頭性問題,法律顧問及時介入疏導,實現從被動調處向主動預防的轉變。
近年來,長順縣綜治中心已成為一攬子解決矛盾糾紛調處、信訪事項辦理等群眾服務綜合體,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處置在萌芽狀態。未來,長順縣綜治中心將持續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推動治理舉措落地生根,讓長順的社會環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斑@么快就拿到賠償,幸虧有你們!我的生活又有著落了……”一句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群眾的心聲,也展現出長順縣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的顯著成效。
進一扇門,解萬般事。為了讓人民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近年來,長順縣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法,逐步實現矛盾糾紛早發現、早介入、早調處、早化解,將“群眾心頭事”一一落實,為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目標不懈努力。
2024年,全縣通過預警機制提前化解潛在糾紛3800余起,縣信訪量同比下降18.8%,訴訟案件增速明顯放緩,實現命案零發案目標。
“多頭跑”變“一站結”家門口解決煩心事
走進長順縣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廳,寬敞明亮的大廳、規范統一的辦事窗口映入眼簾。
“群眾接待大廳設置有綜合接待、勞動爭議仲裁、法律服務、心理咨詢、訴調對接、司法確認等窗口,各窗口細化任務要求,有序運行,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辦理服務?!遍L順縣綜治中心主任胡潤介紹。
農民工老陳在勞動爭議仲裁窗口的經歷讓他真切感受到了“一站式”的便捷。此前,老陳在工地務工被拖欠工資3萬余元,多次討要未果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走進長順縣綜治中心。窗口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立即啟動聯調機制,聯合勞動監察大隊、行業主管部門與施工方協商,僅用3天便促成雙方達成支付協議。
“沒想到不用打官司,調解員就幫我要回了工錢!”老陳握著調解協議書感慨不已,眼中滿是感激。
如何調動各方資源?2022年,長順縣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整合政法、法院、信訪、人社、司法、婦聯等6個部門資源,打造集矛盾調處、法律咨詢、信訪接待、心理疏導等功能于一體的縣級綜治中心,打破以往群眾辦事多頭跑、重復跑的困境,真正實現“只進一扇門,辦理所有事”。
此外,長順縣綜治中心推行“首問負責制”和“即接即辦”機制,對簡單糾紛當場調解,復雜案件分流至專業團隊限時辦結。近年來,該中心已受理處置各類矛盾糾紛1950余件,調解成功率超98%,群眾滿意度達100%。
打造解紛“金字招牌”退休法官“坐堂看診”
走進長順縣綜治中心的“靜心調解室”,溫馨和諧的布置讓人瞬間放松,墻上醒目的調解標語,傳遞著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堅定信念。這間工作室由退休法官董靜、曾興榮領銜,自成立以來,“靜心調解室”憑借專業、耐心與熱忱,無償為居民調解各類矛盾糾紛。截至目前,已成功調解糾紛900余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8400余萬元,已然成為長順縣化解社會矛盾的一塊“金字招牌”。
“物業費糾紛看似簡單,實則是業主與物業公司長期積怨的爆發點。”曾興榮回憶,2024年他們受理的130起物業糾紛中,某小區業主因對綠化、停車等問題不滿,拒繳費用長達3年。調解團隊采取“背靠背調解+線上群聊”模式,通過“聽、勸、調、攻、督”的“五字訣”,一邊向業主解讀《物業管理條例》,釋明拒繳物業費的后果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一邊督促物業公司針對存在問題進行全面整改,提升服務質量,最終促成該小區12名業主與物業的矛盾全面清零。董靜展示著手機里上百個“一案一群”微信群感慨:“指尖調解讓群眾少跑腿,更讓矛盾化解在萌芽?!?/p>
這對“金牌搭檔”的默契配合堪稱典范:曾興榮從法律角度精準定性矛盾,董靜則以“拉家?!狈绞骄徍蜎_突。憑借出色的工作成績,2023年,“靜心調解室”被評為“貴州省人民調解組織先進集體”。如今的“靜心調解室”,不僅是群眾“說理兒”的地方,更是長順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部門“大合唱”取代“獨角戲”聯動攻堅破難題
“既要保障工程進度,又要維護居民權益?!痹陂L順縣長寨街道某小區,施工噪音問題困擾居民長達半年之久。綜治中心啟動“吹哨報到”機制,組織環保、住建等部門現場辦公,推動施工方調整作業時間、加裝隔音屏,并建立居民溝通機制,終于化解了這場困擾小區居民的“揪心事”。
這種“部門聯動、聯調聯處”模式,正是長順縣破解復雜矛盾的“密鑰”。中心建立“吹哨報到”制度,對跨部門、跨領域糾紛實行“1+N”會商機制。在2024年處理的農民工欠薪系列案中,綜治中心統籌人社、公安、住建、國資公司、教育、信訪、工會等部門成立農民工工資專班,為210名農民工追回工資,同時將4起拒不支付農民工工資案件移交公安機關,涉及農民工148人,涉案資金約為350萬元。
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也在持續夯實。全縣7個鎮(鄉、街道)綜治中心按照“4+X”(“4”即群眾接待、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指揮調度、信息研判等功能區,“X”即結合實際設立綜合接待窗口、法律服務窗口等)標準建設,在村(社區)綜治中心,按照綜治中心辦公室、綜合調解室、“雪亮工程”視頻監控調度室、綜合接待窗口“三室一窗口”標準建設,配備專兼職調解員116名、法律顧問95人。擺所鎮村民因宅基地界限爭執10余年,村調解員聯合駐村律師、鄉賢寨老實地測量,對照土地確權證書厘清權屬,促成雙方互讓0.5米巷道,寫下新時代的“六尺巷”佳話。
從“末端化解”到“源頭治理”法治春風潤民心
調解不是終點,預防才是根本。日前,在長順縣廣順鎮來遠村,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夜?!闭谶M行。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何應偉用當地方言講解著《民法典》中關于相鄰權的規定,臺下村民聽得津津有味。
“以前不懂法,為了一壟地能打半年架?,F在知道了,有問題先翻法律條文。”村民老張笑著說。這樣的場景在長順縣已成常態,全縣培育的1000余名“法律明白人”活躍在村寨社區,用群眾語言傳播法治聲音。
創新普法形式是長順的一大特色。長順縣司法局組建的“法治文藝宣傳隊”,將法律知識編成布依族山歌,唱進群眾心里;縣法院開展“庭審進校園”活動,把巡回庭審開進校園,讓學生零距離感受法律威嚴。
“預防糾紛,關鍵要讓群眾養成法治的思維方式?!遍L順縣綜治中心主任胡潤介紹,通過建立矛盾糾紛預警機制,網格員定期排查上報苗頭性問題,法律顧問及時介入疏導,實現從被動調處向主動預防的轉變。
近年來,長順縣綜治中心已成為一攬子解決矛盾糾紛調處、信訪事項辦理等群眾服務綜合體,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處置在萌芽狀態。未來,長順縣綜治中心將持續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推動治理舉措落地生根,讓長順的社會環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