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檢察履職“小切口”,書寫治理“大文章”。近年來,兵團檢察機關以“檢察為民辦實事”為宗旨,積極探索檢察服務入駐師團綜治中心的創新實踐,通過構建“普、聽、訴、救”四位一體工作體系,推行“333工作法”等舉措,將法律監督觸角延伸至社會治理“全鏈條”,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全鏈條化解”,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檢察動能。
“四位一體”閉環解紛讓群眾只進“一扇門”
奎屯墾區檢察院在天北新區綜治中心設立“檢察服務窗口”,整合普法宣傳、公開聽證、支持起訴、司法救助等職能,打造“前端預防、中端調解、末端保障”全鏈條解紛模式。今年以來,該院通過12309檢察服務中心受理信訪事項27件,舉行公開聽證10場次,化解矛盾糾紛10余起;辦理農民工討薪案件6件,追回欠薪及工傷賠償40余萬元;創新“司法救助+N”模式,發放救助金1.5萬元,典型案例入選兵團檢察指導手冊。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奎屯墾區檢察院檢察官介紹,通過綜治中心“一站式”服務,群眾可現場獲得法律咨詢、矛盾調解、司法救濟等權威支持,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智慧綜治+檢察”破解群眾“急難愁盼”
在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檢察機關深度融入“智慧綜治中樞”,創新推行“333工作法”——通過落實“三項制度”(一站式服務、一次性告知、一公里延伸)、做實“三個到位”(受理、辦理、監督)、抓實“三個延伸”(類案監督、多元救助、源頭預防),精準對接群眾訴求。2024年,該院線上辦理信訪案件79件,支持起訴57件,幫助群眾追回勞動報酬50余萬元;運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制發檢察建議88份,回復率100%;聯合民政、教育等部門開展“1+N”多元救助,資助5名少數民族學生圓夢大學,幫助10名失業群眾再就業。

“檢察官同志,我的貨物被商戶損壞,賠償問題拖了兩年……”面對群眾求助,值班檢察官堅持“當場答復或限期反饋”,確保矛盾不積壓。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綜治中心負責人表示:“檢察機關的專業介入,讓復雜糾紛化解更高效、更權威。”
“楓橋經驗”本土化筑牢基層治理防線
昭蘇墾區檢察院則通過領導包案、公開聽證、檢調對接等舉措,將矛盾化解貫穿辦案全程。該院入駐團場綜治中心后,建立“一站式調解室”,對輕微刑事案件民事部分開展接力調解,推動“案結事了人和”。同時,借助信息化平臺暢通訴求渠道,聯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社會力量參與聽證,以公開促公正,全年組織公開聽證,化解鄰里糾紛、民生信訪案件16件,發司法救助金1.5萬元。

兵團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檢察機關入駐綜治中心是踐行“司法為民”的創新實踐,既延伸了法律監督觸角,又激活了多元共治效能。下一步,兵團檢察機關將深化“檢察+網格”“檢察+信訪”聯動機制,推廣“預防-調解-訴訟-救助”閉環模式,推動矛盾糾紛從“單打獨斗”向“多元共治”升級,讓法治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強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