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八旬老人因“兩碗面”將兒子告上法庭 看延慶法院法官如何化解父子心結
            時間:2024-12-06 09:32來源:北京政法網責任編輯: 李鴿

            晚秋的風催著夜幕,北京延慶法院立案窗口亮起的燈光,照在了王大爺含在眼眶的淚水上。

            王大爺今年89歲了,本應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卻一紙訴狀將長子告上法庭,要求其給付贍養費每月1000元。可見到法官后,王大爺竟表明自己“不差錢”,這背后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迷霧”初現:耄耋老人何故被警隊護送

            “我不見法官!打電話給我兒子,讓他來接我回去!”王大爺在立案窗口情緒越發激動,工作人員撥通了王大爺兒子的電話。

            “我出差了,這兩天肯定回不去。”聽說兒子來不了,王大爺氣得說不出話,一手拍著胸脯順氣,一手撐著墻,擺出了見不到兒子勢不回家的樣子。“大爺,現在都中午了,我先請您吃個飯吧,吃完飯了,咱們再說。”值班的法警上前扶住王大爺的手臂,試圖穩定老人的情緒。

            “你們別管我!今天這事解決不了,我就不走了!”王大爺一把甩開法警的手,一屁股坐在了窗口前的椅子上,別過頭去不愿再交流。

            幾個小時過去了,眼看著天就要黑了,王大爺還是沒有離開的意思,工作人員隨即撥打了主管院領導的電話。接到電話后,尤文軍副院長第一時間放下手中工作,趕到窗口。

            “王大爺,您別激動,問題得解決,您也得注意自己的身體。今天實在晚了,您兒子現在又不在延慶,這樣,我們先送您回去,等下周一,法官上門去給您解決問題去。”

            “你說真的?”王大爺對此半信半疑。

            “您來法院,就是相信黨、相信法律的,答應您的我們一定做到!”看著尤院長堅定的目光,王大爺再次點燃了希望,重重呼出一口氣,準備騎三輪車回去。

            “您稍等,這都快七點了,天也黑了,您自己回去不安全。”在法警隊楊林副大隊長的協調下,兩名法警護送王大爺回了家。

            火速“出擊”:協同小組齊發力

            “聽王大爺的話,應該不僅是贍養費這么簡單。這個事,還是得和當地村委會協調。”回到辦公室后,在尤文軍的部署下,火速成立了協同小組。“行,我們這就聯系村委會,上門給王大爺解決問題去!”閱卷后,為徹底摸清糾紛根源,審委會專職委員劉文思和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副庭長康峰利用周六日時間和村委會、司法所取得聯系,試圖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說起王大爺的事,村委會書記告訴兩位法官,“王大爺這四個孩子都不錯,他老伴身體不好,臥床在家,三個女兒輪流來照顧。老王和他媳婦跟老兩口一個院子,據我們了解,老王不是不孝順的人,而且王大爺和老伴都已退休,家里平常也不差錢。聽說王大爺起訴老王要贍養費,我們都挺意外的。”

            “當時王大爺來我們司法所求助,想要讓法院解決他和老王的事,在和王大爺溝通后,王大爺確定以要求老王給付贍養費為由起訴。當時我們也覺得奇怪,王大爺說自己不缺錢,但執意要告兒子,估計是有其他矛盾。”對王大爺起訴的事情,司法所的法律服務工作者也說出了同樣的困惑。

            “不差錢”卻要贍養費,而且只要求兒子承擔給付義務,這背后到底有什么隱情?

            水落石出:起因竟是兩碗面

            在村委會的配合下,王大爺和老王夫妻來到了村委會的活動室。經過兩位法官表明身份、解釋工作后,王大爺終于說出了真實“訴求”。

            “我就想解決三件事:第一,他(老王)不管我;第二,他(老王)平常對我大呼小叫;第三,四年前他們(老王夫妻)曾經把我們老兩口鎖在門外。你們評評理,哪有這么做兒子的?”王大爺只字未提贍養費。

            “不是我爹說的那回事,他年齡大了耳背,我小聲跟他說話他聽不見,我聲一高了他就說我沖他嚷,您說我上哪兒說理去?我沒不管他,我做得多錯得多,說到底,都怪那碗面……”

            老王告訴法官,老王夫妻和王大爺老兩口住在一個院子里,本來都挺好,直到幾年前的一天,老王端著妻子做好的面送過去,告訴王大爺:“要是不夠,就再去我那兒要。”

            “我爸當時把我大罵一頓,從此就看我不順眼……”

            “我是你爹!什么叫要?你把我當乞丐嗎?”

            看著王大爺漲紅的臉,兩位法官趕忙制止了即將爆發的爭吵。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王,你也是50多歲的人了,你的子女也在跟你學怎么對待父母。贍養父母是法定義務,它不僅是經濟上的供給,更是生活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安慰。”摸清楚事情的起因后,劉文思選擇先開解老王心里的委屈。

            “父母撫養你長大,你感恩嗎?父母80多歲了都健在,你幸福不?父母需要照顧你管不管?”

            面對劉文思法官的三連問,老王連連點頭,表示自己從未想過不盡贍養義務。

            “王大爺,您聽到了吧!您和兒子是溝通上有點小問題!老王從來沒有不管您老兩口的意思!”隨著康峰悉心給王大爺復述和解釋,王大爺的臉色終于好起來,心里的“疙瘩”也逐漸解開。

            “我不缺錢,也不是真想告他,我就是……”看著身旁的法官,再看看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兒子,王大爺有些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解釋著自己的想法。“我們明白,這矛盾就算過去了。不過老王,如果之后王大爺再起訴你,你真成了被執行人,那我們肯定要依法強制執行。”

            “明白明白。”看著劉文思瞬間板起來的臉,老王連連點頭,承諾絕不會再讓這種事情發生。

            經過三小時的調解,“兩碗面”引發的糾紛成功化解。

            圓滿落幕:“沒想到你們真來了”

            “劉法官、康法官,實在不好意思,還讓你們跑一趟……”因為家事鬧到法院讓老王紅了臉。

            “不麻煩,多想著怎么照顧老爹老娘,我們這一趟就沒白來。我走了,王大爺,您保重身體吧!”兩位法官爽快一笑,準備轉身離開。

            “我其實一大早就坐在院子里等著你們,生怕你們不來,沒想到你們真來了,我這事還真解決了。”這一次,陽光照在王大爺眼里的淚水上。

            返程的路上,劉文思收到了來自村委會書記的一條微信,“辛苦您和康法官跑一趟,工作做得太到位了!之后再有需要您說話,咱都是為了百姓工作,我們一定全力配合!”看著這條微信,劉文思感慨萬分。

            家事就像是一碗面,相互交錯、纏繞著,柔軟的面條容易因外力而變形,面對再雜亂的“面”,法院和基層組織齊發力,法院立審執部門巧發力,幾根“筷子”共同化解,這碗“面”也終將回歸和諧。

            圖/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法院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