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邊固防,國之大者。近年來,吉林省長白縣公安局長白邊境管理大隊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和“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總目標,堅持將民族團結工作融入穩邊固防主業之中,促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長白邊境管理大隊先后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集體”“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等多項榮譽,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筑牢強邊固防“紅色屏障”
長白邊境管理大隊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黨的“神經末梢”向邊境前沿延伸,努力把邊境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基層治理“紅色堡壘”,筑牢強邊固防“紅色屏障”。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朝鮮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自治縣,位于長白山南麓、鴨綠江上游,幅員2497.6平方公里,邊境線長265.4公里。長白邊境管理大隊與長白縣委組織部強勢啟動“邊陲千里黨旗紅”警地黨組織聯建共建活動,推動12名邊境派出所所長進入同級鄉鎮黨委班子,與轄區77個邊境村黨支部結成“黨建聯盟”,推薦74名民警兼任村干部。同時,全面開放黨建教育資源,搭建了黨群活動室、黨課小講堂等交流互動平臺,通過舉辦民俗知識講座、警民懇談交流、共建主題黨日活動等方式,推動民族團結邁上新臺階。
長白邊境管理大隊還將每年9月確立為“民族團結進步月”,推動民族團結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其中,長白邊境管理大隊重點抓建的朝鮮族聚居村——果園村,先后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全國文明村鎮”,被吉林省評為“文明建設新村”。
助力興邊富民駛入“快車道”
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加快邊境地區發展,事關民族團結,事關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此,長白邊境管理大隊堅持做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推動強邊興邊富民取得新突破。
長白邊境管理大隊全力打造興邊富民工程,推出邊境服務品牌“興邊富民直通車”,引進致富項目和先進生產技術,發展人參、五味子、木耳等特殊經濟產業,全面改善農戶生產生活。同時,協調駐地共投入3000多萬元資金,共建轄區民俗旅游和特色種植(養殖)項目。
為進一步拓寬朝鮮族群眾致富渠道,長白邊境管理大隊邀請吉林農業大學專家舉辦科學種植、養殖講座20余次,發放農業科普書籍1000余本,并搭建了2個電商平臺,推動“網貨下鄉、土特產進城”雙向流通,惠及農戶5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4000余元。
長白邊境管理大隊主動前移服務窗口,為群眾提供上門辦證、網絡咨詢等服務700余次,做到了群眾工作“零推諉”、便民服務“零積壓”。同時,通過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為4名留守兒童找到了“代理媽媽”“代理爸爸”,成功資助2名朝鮮族學生步入大學學堂,與16名父母在外打工的學生建立了長期幫教機制,贏得了駐地黨委、政府和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聚集邊境安全穩定“強磁場”
長白邊境管理大隊聚焦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平安邊境建設,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提升轄區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為目標,持續加強群防群治隊伍建設,提升治安防范水平,維護轄區和諧穩定。
長白邊境管理大隊充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通過深化黨政軍警民強邊固防機制,密切與涉邊職能部門的聯勤協作,建立健全鎮、村、屯三級群防群治組織,建立“阿媽妮”巡邏隊,著力構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聯勤聯動、聯防聯治、聯打聯控的邊境管控格局,并積極聯合公安巡特警落實城區網格化巡邏和“三卡四隊一網”的治安管控模式,護航邊境地區安全穩定發展。
長白邊境管理大隊通過聘請“雙語調解員”,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銜接配合,推動少數民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同時,推動警力下沉,開展常態化走訪摸排,實時更新各類基礎數據。期間,接處警4813次,查結各類案件976起,化解矛盾糾紛1400余起。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長白邊境管理大隊全體民警將繼續秉承和發揚“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社會穩定”的優良傳統,在維護邊境地區安全穩定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