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糾紛有地方說、化解紛爭有人管、釋法析理有渠道……近年來,河南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規范建章立制、強化隊伍培訓、加強部門協助等方式,做實人民調解,化解矛盾糾紛,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切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辦好惠民實事,有效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登門入戶
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苯?,武陟縣司法局龍泉司法所工作人員巧借“六尺巷”的典故,成功化解了一起鄰里糾紛。
居民慕某和王某乙是前后鄰居,兩家共用一個寬兩米的胡同作為出路,多年來,兩家和睦相處。20多年前,王某乙到外地工作,自家老房子由哥哥王某甲管理。今年,慕某想翻蓋新房,由于胡同只有兩米寬,拉料時大車進不去。慕某想讓王某甲將老房子拆掉。但王某甲認為,這是其弟弟的房子,也是家里的祖房,不同意拆掉。慕某多次讓王其甲的親朋好友以及村委會幫助協調,但王某甲始終不同意。無奈之下,慕某只好到龍泉司法所求助。
聽完慕某的訴求后,龍泉司法所所長趙昕和調委會成員找到王某甲了解情況。王某甲稱,當年分家時,老房子歸弟弟王某乙所有,自己不能做主。隨后,趙昕找到王某乙的聯系方式,向其講明情況。王某乙剛開始不同意拆老房子,認為拆了老房子就是斷了自己的“根”。趙昕為王某乙講了農村宅基地的相關政策,結合慕、王兩家一直友好相處的情況講明道理,并講了“六尺巷”的典故。王某乙聽后,表示愿意和哥哥商量一下。第二天,王某乙給趙昕打電話,表示同意拆掉老房子,賠償款給哥哥,賠償數額由哥哥決定,自己分文不要。趙昕和調委會成員對慕某、王某甲也講了“六尺巷”鄰里和睦、互相謙讓的故事,并進行“背對背”調解。
最終,王某甲同意拆除老房子,慕某同意給王某甲補償,雙方簽訂調解協議后握手言和,矛盾圓滿化解。
為切實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近年來,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持續深入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組織工作人員走進社區、田間地頭,通過錯時、預約等方式,登門入戶走訪,實現“敲開門、走進屋、說上話”,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準確掌握矛盾癥結、調處切入點,切實做到苗頭早發現、情況早掌握、動態早研判,依法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及時消除隱患。
觸角延伸
強化隱患預警排查
“快來俺家看看吧,俺家被水泡得都不成樣了!”前不久,居民王某向社區反映,樓上鄰居霍某家管道漏水,造成自家天花板損壞及吊燈浸水,要求霍某賠償損失。
安陽市文峰區司法局永明路司法所調解員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聯系社區網格員及物業人員前往王某家查看情況,隨后又共同到霍某家查看,未發現漏水點。后經專業師傅檢測,漏水是霍某家進水管老化、腐蝕造成的。
查明情況后,調解員組織王某、霍某進行調解。調解過程中,王某、霍某因賠償問題爭執不下,調解員耐心安撫當事人情緒,傾聽并梳理當事人訴求,明確雙方爭議焦點。
調解員告訴霍某,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霍某作為漏水房屋所有權人,因疏于管理維護房屋及設施導致漏水,對樓下鄰居造成損害,應當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等責任,王某要求其賠償損失合理合法。由于在事件處理過程中,霍某積極尋找漏水點,付出了一定成本,在調解員的協調溝通下,王某自愿承擔一部分費用,霍某答應承擔剩余費用,雙方握手言和,一場鄰里糾紛圓滿化解。
社區是最基層的社會管理單元,基層解紛網絡在信息采集、化解矛盾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為第一時間了解群眾間矛盾糾紛,有效延伸工作觸角,預防群體性、突發性糾紛,近年來,全省各地司法所加強與街道、社區的信息互通,按照依法化解、分類處理原則,持續強化矛盾糾紛預警排查,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工作效能,利用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資源優勢,推動法律顧問配合司法所參與訪調互通工作,不定期為群眾解答相關法律問題,引導群眾依法處理矛盾糾紛,促進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服務升級。
匯聚合力
一站解紛筑平安
“太感謝咱們的工作人員了,你們保障了我們的合法權益……”12月11日,中牟縣司法局姚家司法所工作人員調解一起涉及98名農民工的欠薪案,農民工代表對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2022年8月,龔某某等人在某公司從事建筑工作,施工結束后,總承包方未按約定支付工資。
調解員接到案件后,迅速協同當地勞動監察大隊、民警、欠薪專班組,共同約見公司負責人、勞務總包方及各班組工人代表,深入了解了欠薪的具體原因,經過多次溝通協商,最終促使雙方自愿簽訂還款協議,并制訂了詳細的還款計劃。龔某某等農民工在拿到拖欠已久的工資后,對調解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為提高人民調解的專業性,省司法廳積極引導各級各類調解組織和調解員,按照所學專業、所在行業、擅長調解糾紛領域分類登記,充分發揮調解員行業權威性和專業特長,有效化解疑難復雜矛盾糾紛,目前已形成多層次、多手段、多主體跨界合作的調解結構,實現了全域調解無盲點、全程調解無遺漏。
近年來,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創新調解組織形式,以打造矛盾糾紛一站式調解平臺為出發點和著力點,將人民調解深度融入基層治理的各個環節,匯聚各方合力,加強部門協作,廣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建立訴調對接、警調對接、訪調對接工作機制。為壯大人民調解隊伍,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還選聘了專業性強、鄰里口碑好、說話有分量、調解有經驗、工作有熱情的老黨員、老干部以及鄉賢等人員,組成調解團,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多元化調處化解矛盾糾紛,助力基層治理,實現“調解一案,普法一片,穩定一方”的法律效應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