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融入區綜治中心建設,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遠端化解,以“法院+綜治”的模式,全力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近三年共訴前調解成功案件31029件。
前移陣地,打造多元解紛“集散地”
主動參與區綜治中心建設運行,從群眾多元解紛需求出發,設立法官工作室、科技法庭等,充分調動各類解紛力量,選派法官、法官助理、特邀調解員等輪值進駐綜治中心,發揮指導調解和示范庭審作用。
依托區綜治中心資源整合,匯聚多方合力,聯合區檢察院、區司法局設立“江岸區行政爭議化解中心”,以“3+N”多元聯動,打造涉訴行政爭議“訴前—訴中—訴后”全鏈條治理體系;依托安薪護企調解工作室,優化“法院+工會”解紛模式,促進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聯合區司法局、國家電網設立“鄂電紅馬甲調解室”,開展專業化調解……在“一站式”聯動解紛的探索中,代表委員、人民陪審員、網格員、家事調查官等紛紛加入,讓多元解紛“1+1>2”。
術業有專攻,日新者日進。2022年以來,在區綜治中心對調解員進行培訓25次,指導參與糾紛調解7013起、開庭72次,為激活基層治理動能貢獻“岸法智慧”。
聚焦需求,多元聯動糾紛“一站調”
為提供環節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司法服務,區法院縱深探索、多“點”扎根,聚焦多領域需求,努力將糾紛“有解”變為糾紛“優解”。
聚焦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充分發揮全國知識產權審判示范法院優勢,在區綜治中心設立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室,發揮知識產權調解高效化、精細化、尖端化特點,今年以來成功調處知識產權糾紛207起。
聚焦企業經營、行業發展,專設涉企糾紛調解室,開通涉企糾紛調處綠色通道,安排多家調解組織輪駐綜治中心,充分發揮行業調解的積極作用,調解成功涉企糾紛785起。
聚焦群眾需求、民生小事,設立家事巡回審判點,依托與區婦聯建立的家事工作聯動機制,推動建立全省首個法院、公安、婦聯三方反家暴協作機制,今年以來婚姻家庭類糾紛調撤率上升至58.08%。
延伸觸角,多元傳遞法治正能量
點面結合、縱橫聯動,以綜治中心為樞紐,為群眾提供多元解紛、在線訴訟、法治宣傳等服務,構建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小法治單元”。
強化陣地建設,以“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為契機,依托街道綜治中心設立共享法庭,法官負責指導調解、現場解紛等,為群眾提供“家門口”“一站式”司法服務。
深化智治探索,構建以本院為治理中心、以區綜治中心為共治平臺、以6個人民法庭為前沿陣地、以法律服務站和法官工作站等為延伸觸角的“1中心+1平臺+6陣地+N觸角”源頭治理體系,織密織牢前端解紛網絡,今年以來收案數同比下降27.65%。
匯聚工作合力,持續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吸納76個調解組織、283名特邀調解員,與56家基層治理單位對接,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立體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