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將全縣劃分為1326個網格,將“楓橋經驗”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中。截至今年8月,衡東縣運用“網格+司法+法庭”聯動解紛模式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721件,調解成功715件,成功率在98%以上。調解的721件案件中涉及的當事人1900多人,涉及的金額7800多萬元,沒有一起民轉刑糾紛,群眾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進一步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改革故事
“村民的事就是大事。做基層調解工作,講清了法、說通了情,矛盾就會去了根兒。”近日,在衡東縣人民法院楊林法庭調解室,今年64歲的網格調解員譚云華說起多年來從事基層調解工作的感悟。
“我是本地人,又是村里的長者,由于處事公道正派,擔任網格調解員后,大家還是都愿意聽我說兩句。”譚云華回憶道,許多家長里短的矛盾糾紛經過網格員調解,都實質性就地化解。比如,鎮里的青年劉某以結婚為目的給付向某彩禮8萬余元。在雙方交往過程中,劉某發現向某患有疾病,便以向某隱瞞自身疾病為由,要求解除婚約,退還彩禮。雙方爭執不停、情緒激動,更是訴至法院。法庭隨后聯系譚云華參與調解,通過耐心析法明理說情,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用時3日,節省訴訟費1994元。
這只是衡東縣推行基層社會治理改革的一個鏡像。近年來,該縣運用“網格+司法+法庭”聯動解紛模式,推動駐鄉鎮司法所、人民法庭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實現“人民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后”,為網格轄區內提供法律指導和服務,充分發揮網格力量,協助司法調解、法庭送達、精準曝光、矛盾化解等工作,達到“1+1+1>3”的效果,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網格+司法+法庭”模式,矛盾糾紛層層過濾
“‘網格+司法+法庭’解紛模式像是一個多層過濾網,讓基層群眾的矛盾糾紛通過村鎮網格、司法所、法院進行過濾,最終化糾紛于無形,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衡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建華解釋道。
他告訴記者,該縣創新推行“網格+司法+法庭”聯動解紛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網格員人緣地緣親緣優勢,與政法各單位加強聯動,推動綜治民調、法治宣傳、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解、重點人員管控以及司法業務的深度融合。健全縣鄉村三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和行業專業性調解多調聯動,能及時化解各類矛盾,并充分發揮“屋場懇談會”“衡東義警”“衡陽群眾”作用,引導群眾自發自治,壯大群防群治力量。
據了解,衡東縣通過數字賦能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通過全面摸排縣域實有人口、實有房屋、特殊人群、矛盾糾紛等信息,錄入“云治衡陽”信息化平臺,實現所有數據信息電子化、精細化管理。同時,衡東縣信息平臺連接法院、司法、信訪等工作平臺,形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綜治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的綜合性“一站式”調解平臺。全縣四萬余臺綜治視頻監控器助力鄉村治安防控、環境衛生監控、重點人員監管、辦案線索收集分析等,讓社情民意、鄉風民俗沐浴在“陽光下”。
創新:止糾紛于前端,化矛盾于微瀾
“感謝你們耐心地調解,把這件事圓滿處理了,我們很滿意!”日前,當事人周某握住楊林法庭庭長賀詩魏的手激動地說道。
原來,衡東縣人民法院楊林法庭成功調解了一起婚約財產糾紛案件,與以往案件不同的是,該案系通過“網格+司法+法庭+公安”聯動解紛模式,多方聯動調解成功。
2023年1月,原告周某與被告謝某經人介紹相識,確立戀愛關系。后雙方按農村傳統習俗訂立婚約關系,周某向謝某給付彩禮及其他開支共計25萬元。訂婚后不久,雙方遂共同前往外地務工并開始同居生活。雙方在共同生活期間產生矛盾,謝某離家出走。2024年2月,雙方家屬之間爆發肢體沖突,導致雙方多人受傷。報警后,楊林派出所介入處理。雙方就解除婚約關系、彩禮處置的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原告一紙訴狀將被告告上法庭,要求其返還全部彩禮款。
楊林法庭受理此案后,駐庭法官啟動“網格+司法+法庭”多元聯動解紛機制,通過“云治衡陽”平臺迅速定位糾紛所在網格,聯系到相關網格員、司法員,考慮到該案的特殊性,特邀請派出所相關干警共同參與本案的訴前調解工作,以“勸、談、說、教”的調解方式引導雙方換位思考、相互體諒,最大程度消除雙方的對立情緒。經過共同努力,最終周某與謝某達成調解協議,謝某當場返還周某彩禮13萬元。至此,該起婚約財產糾紛案件得到圓滿解決。
無獨有偶。近日,家住石灣鎮的夏某享受國家農業幫扶政策購買了一臺農用無人機用于噴灑農藥。洣水鎮的何某有償雇請夏某用無人機給其家所種植的20畝水稻噴灑除草劑。豈料,第二天,何某發現稻田內成片成片的水稻枯萎,何某認為是夏某無人機噴灑除草劑操作不當導致水稻枯萎,要求夏某賠償其損失,但夏某不認可是其操作不當所致,雙方爭執不下。何某便訴至衡東縣人民法院石灣法庭。
為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石灣法庭立即啟動“網格+司法+法庭”解紛模式,三方進行分工,考慮到網格員有民情優勢,他們的析情明理對當地群眾來說更接地氣,也更容易接受。最終在網格調解員、駐地司法所、法庭等工作人員的見證下,何某與夏某達成了訴前調解,夏某當場支付何某2500元賠償款,雙方握手言和。
成效:矛盾糾紛在基層解決,群眾幸福感成色更足
“網格+司法+法庭”聯動解紛模式是衡東縣委政法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多元解紛機制建設的創新之舉,旨在聚焦隊伍聯動、數據聯結、矛盾聯調,逐步細化基層社會治理的精準度,形成“1+1+1>3”的效果,更好地維護社會長治久安。
一方面,通過基層網格、司法所、法庭聯動,各自發揮優勢,有效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促進案結事了人和。另一方面,此舉也是司法為民的具體體現,通過該模式,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法律需求,不僅為群眾節省了訴訟成本,也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更好地增進了人民福祉。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通過全省首創“網格+司法+法庭”聯動解紛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實體化運行,衡東縣獲評2023年度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
下一步,衡東縣將探索“網格+N”的社會治理模式,將更多的職能部門納入網格,壯大法治衡東建設新合力,為平安衡東、幸福衡東增添“法”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