靆云山下,澧水河畔,巍巍獬豸,渡民愁苦。在慈利靆云山下,坐落著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巖泊渡。因其河岸巖石裸露,方便船只停泊而得名。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人民法院巖泊渡人民法庭便坐落于此。
▲慈利縣人民法院巖泊渡人民法庭
近年來,巖泊渡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實施聯合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建立了以鄉鎮黨委政府為主體,人民法庭為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為依托,各村(居)委會齊抓共管的以執行促調解、以執行化糾紛的社會治理新格局。2022年以來,助推952起糾紛就地化解。
聯合治理
繪制鄉村社會新“楓”景
創建“楓橋法庭”,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巖泊渡法庭立足矛盾糾紛的實質性化解,在排難解紛全過程中匯聚行政、司法、調解、群眾自治組織等多方力量,實現了群防群治的多元化解紛、執源共同治理。
“這是我家曬坪,我說不準你過就不準你過,誰來了也不行。”當事人李爹爹氣憤地說道。
“我家一直走的這條路,你現在不準我過了,那我就和你拼命。”另一位當事人吳伯伯舉起了拳頭。
李爹爹與吳伯伯是幾十年的鄰居,因一些日常生活的瑣事產生了矛盾。李爹爹遂用障礙物把自家門前堵住,不讓吳伯伯通行。雙方當事人矛盾激化。
▲法官到當事人家中進行案件調解
收案后,承辦法官采用“聯合”工作法,訴前快速介入,與司法所、派出所、村支兩委聯動打好“協作戰”,三向互動,結成“解紛之網”。實現矛盾糾紛的預警排查,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解紛網絡。
在法庭與各部門長達兩天的努力下,一起很有可能會引起“民轉刑”的糾紛案得以成功化解。
巖泊渡法庭立足矛盾糾紛的實質性化解,根據案件基本情況,巧用“聯合”工作法。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參與調解,充分發揮了鄉鎮黨委政府與派出所、司法所、國土所、交警隊、村委會、調委會、行業組織等職能力量,形成了“多元共治”的解紛格局。
2024年上半年,巖泊渡法庭的訴訟案件同比下降了20.51%。
聯合調解
打造鄉村善治新“楓”向
“走,有什么事兒,我們到鄉里面的調解站去說。”日前,南山坪鄉一位賣蔬果的張爹爹和他的客戶李嬸發生了糾紛。兩人沒有爭吵,決定去調解站,讓調解員來評評理。2022年以來,巖泊渡法庭牽頭成立了巖泊渡人民調解工作站和南山坪人民調解工作站。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自治智慧,選聘鄉賢達人協助工作站的日常調解工作。在與巖泊渡法庭的緊密配合下,兩個工作站已直接化解矛盾糾紛449起,引導人民群眾參加“訴前調解+司法確認”28起。現在村里但凡有點什么小矛盾、小糾紛,都會來這兒找人“說說”。
“你們這個服務真是太到位了,有糾紛不用找法院,在家門口一樣能解決問題,真是既省錢又省時間,給你們點贊。”一起糾紛的當事人張某經過人民調解工作室時,豎起了大拇指。
此外,巖泊渡法庭還向各村居派送了矛盾糾紛排除臺賬,要求各村居及時摸排村內潛在矛盾糾紛,做好化解預案,爭取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調處,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在矛盾糾紛排除臺賬上預留聯村法官姓名、聯系電話,遇到難以調處的矛盾糾紛,可隨時向聯村法官咨詢專業意見。
▲巖泊渡法庭利用巡回辦案車在轄區開庭
近年來,巖泊渡法庭通過“聯合”工作品牌,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嚴格落實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庭所聯動”機制實施方案,先后對接調解組織32家,調解員36人。完善信息共享、聯動調解、聯調培訓、業績考核等機制。在法庭、司法所、村居社區設立訴調對接工作室、人民調解員工作室,邀請人民調解員駐庭調解,對達成的調解協議及時進行司法確認,鞏固調解成果。培養了一大批法律明白人、村居遵紀守法帶頭人。
2022年以來,利用“聯合”工作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的案件超1200起,涉及人數1500人。其中,巖泊渡楊家橋村和南山坪沙灣村近3年沒有糾紛訴至法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無訴訟村居”。
聯合執行
跨越矛盾化解鐵索“橋”
巖泊渡法庭作為執行法庭,不僅要做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更要將“抓末端、治已病”的本職工作做好、做扎實。真正落實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書的執行工作。
“執行就要有效果,絕對不能‘雷聲大,雨點小’。辦理執行案件,一定要爭取每一件都做到案結事了”。這是巖泊渡法庭庭長徐聯合的執行理念。
為了打造人民信得過的“執行法庭”。巖泊渡法庭工作人員以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為契機,積極探索執行案件源頭預防,將法庭執行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開創“聯合執行”,加強聯動共治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
▲法庭干警強制執行一起排除妨害糾紛案件
同時多次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向人民群眾釋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書的法律后果,解釋限制高消費令、失信被執行人以及拒執罪的相關法律規定,提高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充分運用人民群眾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自治智慧,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人民群眾內部,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糾紛不上交”。
法庭將執行案件按照被執行人的戶籍進行打包劃分,對被執行人進行分組管理。以其村居戶籍為單位,將執行案件督促落實到村居。充分利用村居工作人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破除執行過程中的“會面難、找人難、做工作難、查找財產難、被執行人抗拒執法意愿強烈”等鄉村執行工作的困點、難點。將被執行人的相關信息定期推送到村居,再由村居根據被執行人的個人情況、家庭情況,反饋駐村聯村法官,制定執行預案。
在“聯合”執行下,巖泊渡法庭執行案件相較去年同期已經大幅下降,執行完畢率、執行款到位率等均處于穩步上升狀態。
塑造聯合品牌
修建多元治理同心“橋”
塑造“聯合”治理品牌,不僅要在訴前調解、訴后執行上下功夫,更要在平時的宣傳教育、多元化建設上下功夫。聯合多組織、多部門共同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來,才是“聯合”品牌的最終目的。
為助力轄區“無訟、無案、無訪”創建,巖泊渡法庭堅持巡回辦案與普法宣講相結合,對因家庭、鄰里、贍養、高價彩禮等易發多發的鄉土糾紛案件進行巡回開庭,讓群眾“面對面”參與庭審,在化解矛盾糾紛的同時,也引導群眾知善惡、明是非。
同時,深入社區、學校、企業、村莊等地,開展民法典“六進”“送法下鄉”等普法宣傳活動,增強社會公眾法治觀念。邀請代表委員、人民群眾參加“法庭開放日”活動,增進社會各界對法庭工作的了解。
▲代表委員到巖泊渡法庭“和心園”內參與離婚糾紛調解
“普法宣傳送到了人民群眾的家門口,不僅方便了大家,更讓大家學到了真正有用的法律知識。居委會的矛盾也無形之中少了許多,法院這事辦得好。”巖泊渡居委會的居民贊嘆。
此外,巖泊渡法庭針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苗頭性等問題,總結提煉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向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發送司法建議,有效堵住社會管理漏洞,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糾紛的產生。
今年來,巖泊渡法庭已發放宣傳冊5000余份,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23次,到學校、企業、田間地頭提供法律咨詢200余次。另外,還向各村居委會推送了村村通廣播宣傳稿,加大普法宣傳的力度,切實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矛盾糾紛預防意識。
▲法庭干警到巖泊渡集市開展“擺攤式”普法宣傳
巖泊渡法庭堅持運用“聯合”工作法,充分發揮各部門、各組織、各人的長處和優勢,積極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來。已經形成了多方參與、多元共建、聯動治理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模式,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了“法治”底色,使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了每一位人民群眾的心中。巖泊渡法庭成為當地老百姓心中矛盾困難的“擺渡口”,將人們從糾紛中解放出來,擺渡到和諧美好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