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就是法院來的,剛才把法律怎么規定的,一般法院會怎么判講得很清楚了,就算去打官司也就是這種結果……”在處理一起家庭糾紛中,駐村隊員和村干部通過釋法說理,妥善化解了這起糾紛。
“我們將走訪排查中發現的問題,發揮當地村干部人熟事熟和我們的法律專業優勢,積極參與糾紛調處,將矛盾化解于無形,讓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人都能和顏悅色、笑面迎人。”貴州省黔南州中級人民法院派駐邊陽鎮興陽家園惠民社區的駐村干部李瑩說。
助力鄉村振興,黔山貴水之間總能看到法院干警的身影。在黔南州羅甸縣,有這樣一個特殊的集體,他們是黔南州中級人民法院駐羅甸縣駐村工作隊,他們身份不同、崗位不同,他們中有法官、法官助理,他們在認真履行好崗位職責、落實好駐村工作要求的同時,始終堅守法院人的初心,主動運用專業優勢,及時充當“和事佬”,參與調處化解矛盾糾紛。今年以來,黔南州中級人民法院派駐羅甸縣的6名到村任職選調生和5名駐村干部,共參與土地爭議、鄰里矛盾、家庭矛盾等農村矛盾糾紛調解59次,成功化解52起,以實際行動踐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做好群眾的貼心人、推進鄉村法治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堡坎垮塌“堵”了鄰里情悉心調解“暖”了兩家心
“小曾妹,你們給我評評理,哪有這樣的鄰居?他家的堡坎垮塌,泥土全部堵住我家的排水溝,讓他家來清理,他也不愿意。”今年5月28日清晨,沫陽鎮董當村支書助理曾玉秀接到村民羅奶奶電話,電話里羅奶奶情緒十分激動,并希望村委會出面調解。
曾玉秀將此情況匯報給駐村隊長,隨后便一起到村民家中了解情況。羅奶奶與羅大哥兩家住房只間隔一個院壩堡坎,羅奶奶家在堡坎下方,羅大哥家在上方。因為連續降雨,羅大哥家里院壩堡坎被沖刷,泥土滑落到羅奶奶家廚房后面,堵塞了排水溝。羅奶奶擔心如果再下雨,排水不暢之后家中便會倒灌進水,希望羅大哥能夠主動加固院壩堡坎并清理排水溝泥土。羅大哥情緒也很激動,認為這不是他人為導致的,所以也不愿意清理。這讓兩家關系陷入緊張之中。
“這件事情其實都不是你們的責任,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鄰居之間應該互幫互助,和睦相處。”在深入了解雙方情況之后,考慮到當事人情緒較為激動,曾玉秀和隊長運用“背靠背”的調解方式,分別安撫雙方情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雙方互相體諒、產生共情。經過1個多小時的溝通調解,羅大哥表示愿意清理排水溝泥土,同時加固院壩堡坎。羅奶奶要邀請羅大哥到家里吃飯,感謝他把排水溝恢復原狀。這起鄰里糾紛,在駐村隊員的耐心調解下得到圓滿解決,修復了鄰里之間的情誼,積極構建和諧友愛、守望互助的鄉村環境。
“很多時候,村民間的紛爭事情很小,僅僅是為了爭一口氣。每次調解我都會認真溯源,找到矛盾癥結和沖突心結。”曾玉秀說,在調解過程中既要解“法結”,又要解“心結”,要講道理,讓群眾信服。
結婚30余年鬧矛盾耐心調解讓夫妻和好如初
近日,羅甸縣沫陽鎮董架村第一書記吳美嶺入戶走訪轄區一對半百夫妻,看到兩人家庭和睦,她打心眼里為他們高興。事情還要追溯到一個月前,村民陶某與妻子李某因家庭瑣事發生爭執,兩人言語激烈并發生肢體沖突,網格員請求村委會到現場協助調解。隨后,吳美嶺與駐村工作隊、村兩委一起立即趕往現場。
經了解,丈夫陶某與妻子李某結婚30多年,子女均已成家。這幾年,由于陶某患有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病,無法承擔較重農活,且常年愛喝酒,李某則承擔了家中大部分家務和農活。為此,雙方經常會因生活瑣事發生爭吵,矛盾積累很深。在當天的爭吵中,陶某因喝了酒情緒激動,上前推了李某,雙方發生抓扯。
調解過程中,李某翻出一件件舊事,指責丈夫的種種過錯,陶某也一一回擊,讓人一時斷不清這樁家務事。見兩人僵持不下,工作人員只好將兩人分開進行調解。
調解過程中,吳美嶺和工作人員耐心傾聽了雙方的訴求和矛盾點,并結合自己辦理家事糾紛案例和所學的專業知識,和雙方聊起了家常,從感情基礎、子女教育等方面入手,同時講解有關法律規定。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個多小時的釋法明理,雙方敞開心扉,逐漸放下心中的怨氣。“以后遇到事情我們會冷靜下來,耐心地溝通,理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謝謝你們親自上門調解。”于是在工作人員的見證下,陶某當場手寫一份保證書,保證不再對妻子生氣動手。終于,這對三十多年的夫妻摒棄前嫌,和好如初。
吳美嶺說:“群眾利益無小事,家事糾紛就是群眾的大事。我們要用愛心、耐心、誠心去交流,用法、用理、用情去調解,切實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守護社會的和諧與安寧。”
“訴調對接”追欠款為村集體節約訴訟成本上萬元
“鐘法官,村集體賣了2000多斤雞給對方,對方一直都沒有付款,人也聯系不上,眼看快3年了,我們很著急,可以通過起訴追回來嗎?訴訟程序應該怎么走呢?”2024年8月7日,麻懷村支書助理鐘明珊接到村委會袁端勝的咨詢后,立刻查閱了購買相關憑證。
2022年5月27日,麻懷村集體合作社與商戶黃某達成肉雞買賣合同,并約定付款時間和支付方式。貨款到期后,村集體也多次追討,黃先生卻以種種理由拒不付款,甚至連電話也不接聽,導致無法追回欠款。這也成為麻懷村的頭疼事、煩心事。
鐘明珊了解情況后,多次嘗試聯系黃某協商解決,但對方未接電話。于是,建議村集體起訴處理,并梳理相關材料向羅甸縣人民法院申請立案,終于成功聯系到黃某。了解到黃某確實因經營困境導致資金周轉困難才一直拖欠貨款,也表示愿意與村集體一一結算分期還款,也希望村集體能夠理解自己的難處。
在了解到該糾紛具備調解基礎后,同時考慮到案涉款項是麻懷村集體的財產,為了讓村集體節約訴訟成本,鐘明珊組織雙方于2024年10月21日通過面對面調解的方式使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為提高辦事效率,讓群眾一站式解決糾紛隱患,鐘明珊引導當事人通過網上申請司法確認的方式對達成的調解協議“再上一道保險”,使得這起村集體追討貨款的糾紛在一天內得以一錘定音。
“我們曾經向律師咨詢過,走完全部流程不僅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律師費也要上萬元,這對于我們村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支出,還好鐘法官幫我們解決了問題,我代表全村感謝她。”村主任鄧迎香在案結事了后激動地說道。
如今走在村里,鐘明珊時常被熱情的村民邀請到家里吃個飯、喝口水、聊會天。對于吃飯,她總是說下次,但一直沒有下次,可誰家起沖突鬧矛盾了,她總會第一時間趕到。
法治鄉村建設是基層治理的應有之義,是實現鄉村善治的重要保障,是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石。下一步,黔南州兩級法院將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優勢和駐村工作隊員“前哨”作用,發揮駐村工作隊力量,著重在矛盾糾紛化解、法律法規宣傳等方面尋求“良方”,扎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鄉村添上一抹法院“楓”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