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他們將紅色文化與法治元素相結合 打造“安心調”調解品牌 繪就司法為民好“楓”景
            時間:2024-12-09 16:04來源:黔南長安網責任編輯: 陳言

            1934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省甕安縣猴場鎮召開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猴場會議”。這場被譽為“偉大轉折的前夜”的會議猶如一盞明燈為新中國革命進程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在甕安猴場鎮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記。

            這里除了擁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猴場會議會址、毛澤東行居等紅色資源,還匯聚了土司文化、商賈文化、龍獅文化,有著深厚的紅色基因、紅色文化遺產和川湘滇黔民風民俗的深厚文化底蘊。?而“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人民法院猴場人民法庭就扎根在這片紅色沃土上。

            站在猴場法庭門口,“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八個大字赫然在目。走進榮譽室,這里珍藏著歷年來受到的各項榮譽表彰30余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授予的“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這既是干警最珍重自豪的榮譽,也是堅守初心使命、賡續法治精神的成就密碼。而“黨員活動室”墻上掛著的革命英雄人物照片和紅色司法志愿服務隊活動剪影更是訴說著這里紅色精神傳承與司法實踐探索碰撞之下的動人故事……


            賡續紅色基因打出“黨建+法治”組合拳

            猴場人民法庭始建于2012年,現管轄猴場鎮、天文鎮、永和鎮3個鄉鎮共17個行政村,轄區面積483.4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人。法庭現有干警7人,平均年齡29歲,是一個有朝氣、敢擔當、勇奮進的集體。

            集體隊伍再小,也要做到“忠誠、干凈、擔當”。上好法庭“思政課”,定期組織干警到猴場會議會址宣誓、學習、緬懷革命先烈,不定期宣講習近平法治思想,不定期以案釋法,宣傳“紅色法治文化”……這些都是猴場人民法庭的“傳統動作”。

            “我們將紅色文化與法治元素相結合,把隊伍建設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法庭建設相融合,秉承紅色精神和法治初心,守護公平、奉獻基層、服務群眾,讓法徽和黨徽相映紅。”甕安縣人民法院猴場法庭庭長秦康說。

            為實現黨建工作與司法業務工作同頻共振,猴場法庭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發揮“猴場會議”紅色資源作用,將紅色基因與法庭文化相融合,堅持黨建與審判業務融合發展,創建“紅色古邑法耀征程”黨建品牌,打出“黨建+法治”組合拳,探索出“黨建+巡回審判”“黨建+基層治理”“黨建+法治宣傳”等工作模式。做到審判工作推進到哪里,黨建就跟進到哪里;群眾期盼在哪里,司法服務就落實到哪里,走出一條扎根于鄉村的紅色法庭之路。

            走訪調查情況、化解矛盾紛爭、巡回審判、到田間地頭召集群眾釋法說理……在廣闊的鄉村,身穿法官服、佩戴莊嚴法徽的人民法官奔走在村頭巷尾、企業車間,已經成為了猴場獨特的司法景觀。近年來,猴場法庭積極探索新時代紅土地“楓橋經驗”,猴場法庭通過與基層自治組織黨建聯動,推行法庭干警全員包保轄區村居工作機制,在轄區17個行政村全覆蓋設立“法官工作點”,組建“紅色司法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我當一天聯戶長”活動,法庭干警走進百姓群眾,拉家常、說法理、解紛爭,用“腳底板”丈量民生民情,讓司法服務更貼近民生。

            “法官們大老遠跑過來,不但幫我們化解了村民的糾紛,還為我們村民普法,真是太感謝了!”日前,猴場鎮宋家寨村的支書宋澤福在參加猴場法庭舉辦的“法治夜校”活動時,向法庭表示感謝。

            “法官們經常來村里走訪,說話和氣,有問必答。我們現在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找他們,電話里說不清楚的,他們會到村里來,現場幫我們調解、講解法律知識。”談起猴場法庭,馬場坪村的老鄉們也都贊不絕口。

            奮斗必有回報。近年來,猴場法庭創先爭優,多次獲甕安縣委、縣政府以及貴州省、黔南州法院表彰。一份份沉甸甸的榮譽,是對他們辛勤付出的認可;一面面鮮艷的錦旗背后,是老百姓發自內心的贊譽。


            浸潤紅色文化打造“安心調”調解品牌

            在猴場法庭里,設置了一間專門的調解工作室,邀請特邀調解員入駐。

            “不用請律師,不用開庭,不要訴訟費,我們的事情就得到了圓滿解決,太感謝了!”日前,在調解室,拿到法院司法確認裁定書的21名農民工緊緊地握住法官和調解員的雙手不停致謝。

            今年10月中旬,猴場法庭陸續收到21起農民工索要工資的案件。猴場法庭急群眾之所急,立即啟動農民工欠薪案件綠色通道,開展了相關工作。經調查了解,該批欠薪農民工共計21人,欠薪金額達5萬余元,由于他們不懂法,沒有得到任何欠薪憑證,使得該批糾紛案件的農民工面臨極大的維權困境。法官積極與欠薪方進行溝通協商,深入開展訴前調解工作。

            考慮農民工群體的特殊情況,白天他們忙于生計不便訴訟,法庭將訴前調解時間安排至夜間。10月20日晚,猴場法庭組織案涉21名農民工與欠薪方采取以案釋法、面對面說理、背靠背調解的方式,打好“情理”與“法理”組合拳,開展了長達3小時的調解工作,最終該系列糾紛全部達成調解協議,并在調解法官的指導下進行了司法確認,讓討薪農民工吃上了“定心丸”。

            該案是猴場法庭構建多元解紛機制、探索“安心調”調解品牌實踐的一個縮影。猴場鎮是貴州歷史上著名的商業重鎮,素有黔北四大名鎮、貴州十大鄉場的美譽,也是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紅色旅游勝地。旅游資源豐富,紅色培訓、研學等蓬勃發展,商賈云集、經濟活躍,涉及經濟、勞動用工等方面矛盾糾紛較為集中。

            平安筑基,心安鑄魂。猴場法庭立足民事審判職能,發揮人民法庭“法治哨所”作用,協同聯動共抓矛盾化解,創新實踐“124”工作法,打造矛盾糾紛化解“安心調”調解品牌,全力推動群眾訴求源頭治理和民生服務精準供給,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心安陣地”。

            “‘安心調’就是要讓老百姓安心、放心、省心,力爭實現‘讓當事人一件事一次性實質解決’,讓矛盾糾紛‘止于未訴,消于未發’。”猴場法庭員額法官吳庭發介紹說。

            立足當地紅色文化、民俗民情,通過建立“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多方聯動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對轄區矛盾糾紛提前介入、提前處理,以“法官+人民調解員+網格員+聯戶長”為主的調解隊伍,通過“綜合調+特邀調”“現場調+網上調”“委派調+司法確認”“訴前保全+督促履行”等方式做優訴前多元化解、做實訴中定分止爭、做足訴后息訴服判,真正實現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推動轄區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前端、止步于訴前。

            今年以來,猴場法庭新收民商事案件405件,同比減少82件,結案381件,結案率93.15%。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入駐率達100%,580余件案件進入訴前調解流程,調解成功223件、建設“無訴訟村居”3個。


            深耕紅色沃土繪就司法為民好“楓”景

            “法官,我在廣州務工,你們定的開庭時間正是我們上白班的時間,只有晚上有時間,能調整到晚上開庭么?”

            “法官,我們最近農忙沒時間參加庭審,能不能晚點開庭?”

            “當然可以!”6月12日晚上7時,猴場法庭按照便于當事人訴訟的原則安排了兩場夜間庭審,其中一場還是通過遠程線上開庭的方式進行,兩場庭審進展順利。

            “他們行動不便,我們就到家里去開庭……”“砰!現在開庭!”近日,在猴場鎮下司社區一戶居民家中,猴場法庭巡回法庭正在開庭審理一起贍養糾紛案件。經過秦康耐心細致地調解,最終原、被告雙方自愿達成調解協議,糾紛在當事人家里就得以化解。今年以來,猴場法庭已開展巡回審判20余次,將傳統“坐堂辦案”改變為“上門服務”。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猴場法庭擔責于身、履職于行,樹牢“如我在訴”意識,堅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理念,秉持著對法律的信仰和對群眾深厚的情感,結合網上調解、夜間法庭、巡回審判等形式,努力做到哪里有司法需求,為人民司法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讓“小法庭”釋放司法為民“大能量”。


            立足司法為民,創新便民利民。猴場法庭持續推進“走進一個庭,事務一站清”的司法服務,將訴訟服務窗口“搬進”猴場鎮便民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包含法律咨詢、立案、網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多項訴訟服務。同時依托人民法庭在線服務平臺、電子送達平臺、科技法庭等線上訴訟服務,實現案件立案、送達、調解、審理全流程線上辦理。2023年以來,猴場法庭網上立案100余件,線上調解、開庭145件,全方位暢通群眾訴訟途徑,將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

            猴場人民法庭在這片紅色沃土上砥礪奮進、開拓創新,護一方公正,守一方平安。“我想傳承就是最好的紀念,”談及未來,秦康很堅定,“猴場法庭將涵養紅色品格,傳承紅色基因,用好新時代‘楓橋經驗’這把金鑰匙,在守正中創新,在堅持中發展,努力提升人民法庭解決糾紛、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努力繪就聚民力、化民紛、解民憂、惠民生的紅土地上新‘楓’景。”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