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雨下得太大,路上都是被吹斷的樹枝,路也堵了,網格員發現情況后,很快就把問題解決了。”近日,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偏坡鄉村民王先生在談起這事時,對網格員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贊不絕口。
這是烏當區網格化服務管理的生動體現,也是全市網格員隊伍為民服務的縮影。
近年來,貴陽市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作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的重要一環,聚焦基層網格管理、綜治中心建設、矛盾糾紛化解,著力完善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工作體系,科學劃分網格,推動各方力量下沉,筑牢基層社會治理堤壩,努力做到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服務群眾零距離,以基層善治助推貴陽之治。
“我們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的戰略部署,深入推進‘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治理機制建設,大力推進綜治中心陣地建設、工作機制、信息支撐‘三個規范化’,著力把綜治中心打造成為‘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的指揮中樞、處理中樞;持續優化網格化服務管理,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貴陽貴安網格化管理工作的十條措施》,建立網格履職事項、協助辦理事項、負面事項‘三張清單’,全力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貴陽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彭容江說。
“鄰”聚力小單元顯大能量
今年6月,受連續強降雨影響,偏坡鄉主干道路101縣道多處樹枝倒伏,標志標牌損毀,邊溝淤塞等情況。偏坡村網格員在巡查中發現安全隱患后,立即對相關路段進行臨時管護,并上報鄉綜治中心,綜治中心調度應急辦、自然資源所到現場研判,隨后將情況反映至區應急局、區交通局、區自然資源局,相關部門人員及時到場開展損毀路段搶修、疏通邊溝、清理樹枝等工作,避免路面損壞加劇,及時排除險情,確保道路安全暢通。
處置后,轄區網格員持續開展巡查,及時掌握汛期道路情況,重點加強對斜坡、危險橋梁、邊溝及易發生水毀路段排查,做到發現隱患當即修復,確保車輛往來暢通、群眾出行方便,讓“煩心路”變為“暖心路”。這也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社區鄰里的事,看起來是小事,但如果沒有及時排查處理,就可能變成大事。”烏當區綜治中心副主任楊艷飛說,網格員依托貴州省綜治和網格化信息平臺,對轄區殘疾人、低保戶、孤寡老人、困境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全面摸排,定期通過電話、微信、視頻、走訪等渠道關心關懷,竭盡所能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前不久,新光路街道新光社區網格員在走訪巡查中,了解到居民劉某因病住院治療13天,花費共計18600元,該戶為低保家庭,家中小孩在讀幼兒園,此次生病造成家庭臨時生活困難。
經了解,參照相關困難救助政策,核實到劉某符合救助條件,網格員很快將政策告知其家人,通過溝通并收集所需材料,幫助提交到民政部門申請臨時救助,為居民減輕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
“網格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是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陣地和最靈敏觸角。”貴陽市綜治中心副主任姚勇告訴記者,貴陽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群眾為目標,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積極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全面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能力水平,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
尋“智”理基層治理精細化
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迫切需要完善和整合基層治理的各類信息化平臺,信息化建設是數字化賦能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貴陽市搶抓一體推進“三化”建設以及綜治中心、城運中心、12345熱線中心“三中心”融合辦公機遇,打通“綜治指揮調度系統+城運中心平臺數據+公安視頻資源”通道,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應急處突、聯勤聯動快速反應和精準化處置能力。
今年3月,云巖區法院在辦理一起訴訟離婚案件過程中,因婚內財產分配問題,男方情緒激動,雙方矛盾激化。法院立即將此線索通過綜治和網格化信息平臺推送到云巖區綜治中心。云巖區綜治中心高效聯動男女雙方屬地居委會、派出所,經過多方聯動調解、思想疏導,及時化解了這起婚戀家庭糾紛。
基層社會治理往往千頭萬緒,看似都是小事,但民生無小事。只有將群眾訴求處置在一線、化解在一線,才能實現治理有力有效。
“依托貴州省綜治和網格化信息平臺,解決了傳統模式下矛盾糾紛感知難、流轉難、調度難、辦理難等問題,切實提升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質效。”云巖區綜治中心副主任潘國山介紹。
貴陽市各級綜治中心加強省、市平臺數據共享,依托貴州省網格化信息平臺集人口、事件、糾紛等信息優勢,用好信息實時采集、實時傳輸、實時分析、實時預警功能,及時調度責任單位辦理事件工單,通過網格化信息平臺實現事件工單的網上流轉,實現一平臺縱向貫通、左右聯動,實現“三化”融合的“數據融合”,讓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真正讓大數據賦能基層社會治理。
目前,貴陽市已經在貴州省綜治和網格信息化平臺錄入人口數據631萬條、法人組織7萬條、建筑物96萬條、房屋(住所)353萬條,累計為各部門提供各類數據支撐超過1000萬條。
抓“聯”動激發善治新動能
綜治中心如何整合多部門資源力量,實現“1+N”的功效,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這是一個關鍵問題,貴陽市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該市印發《貴陽貴安進一步加強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著力推進“三化”融合工作要點及配套措施》,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引領,結合信訪工作法治化、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要求,扎實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
今年5月28日,觀山湖區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接到一起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在了解情況后,現場組織施工單位調處化解。在觀山湖區信訪局派駐律師的專業指導下,通過耐心對施工單位及包工頭做思想工作,施工單位最終同意所欠5名農民工的10萬元工資分4期進行結算,5名農民工也認可該解決方案,并當場簽訂了承諾書,事項得以成功化解。
貴陽市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系統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累計排查矛盾糾紛66227起,化解62978起,化解率95.09%。
矛盾糾紛化解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基層社會中,各種矛盾和糾紛時有發生,化解矛盾糾紛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保障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的關鍵一環。
對此,貴陽市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一體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信訪工作法治化、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為抓手,依托貴州省網格化信息平臺,運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分流交辦、跟蹤督辦、評價反饋”五步閉環工作法,構建“一平臺受理、‘一站式’調處、全鏈條服務”工作格局,確保矛盾糾紛、民生事項流轉順暢、響應及時、辦理高效,實現群眾訴求辦理“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努力把各類風險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
“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是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平安建設的重要支撐。在推進綜治中心建設過程中,貴陽市將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進一步提升基層社會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能力,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好社會穩定。”貴陽市委政法委綜治督導處處長宋宗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