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上貴州省松桃自治縣街頭廣場,人們歡快地跳著廣場舞,盡情享受平安松桃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松桃自治縣地處黔、湘、渝三省(市)交界處。上世紀,松桃之“亂”全國聞名,制販槍支、打架斗毆、搶劫盜竊、邊界糾紛等案件頻發,曾是公安部掛牌治理和重點幫扶的地方。新世紀,松桃從挖窮根、斬亂根入手,全面依法推進平安建設,打掉了造槍窩點和地方黑惡勢力。松桃致力于脫貧攻堅、立體交通、錳業經濟和小城鎮建設,在發展中解決民生問題,社會治理實現由大亂到大治的蝶變。
遍布縣城各個角落的高清攝像頭,全方位、全天候守護群眾;在關鍵路段、車站廣場,公安民警日夜巡邏,確保城市安寧;在社區,網格員主動上門入戶,及時發現并解決矛盾糾紛,消除安全隱患……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之后,松桃的社會治理實現高質量、高標準發展。
近年來,松桃自治縣準確把握縣級綜治中心“中樞指揮”職能定位,充分發揮鄉、鎮、村綜治中心的“平臺陣地”作用,傾力打造集矛盾糾紛排查、訴求表達、訴調警調對接、信訪調處、法律援助、心理安撫等功能于一體的矛盾糾紛綜合調處服務平臺,建立“中心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推動形成社會治理“一張網”調度、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群眾訴求“一條龍”服務的工作格局。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各級綜治中心線上處理矛盾糾紛7240起,分流處理矛盾糾紛7237起,成功化解矛盾糾紛7162起,化解率98.92%。
織密平安網絡 打通“神經末梢”
夜幕降臨,警用巡邏車穿梭在大街小巷,閃爍的警燈守護著萬家安寧。
“不久前,我出差了四天。歸來時,意外地發現門未上鎖,但家中物品絲毫未損,一切如常。這座城市的安全性令人欽佩,我非常滿意。”從深圳來松桃投資興業的群眾徐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享了他的經歷和感受。
提升市民安全感,社會治安防控是首要任務。松桃自治縣通過創建陣地、完善制度、搭建平臺“三大抓手”,構建起治安防控的天羅地網。
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建、群眾參與”模式,協作共建“數字苗鄉”治理預警平臺,將“平安黔哨”“雪亮工程”“天網工程”及AI智能識別網絡系統等采集的信息,與貴州省網格化信息平臺錄入的人、地、事、物、情、組織信息匯集到“數字苗鄉”治理預警平臺,提高防控效率,增強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今年9月,松桃自治縣蓼皋街道決基社區松江國際小區居民反映下水管道頻繁堵塞。盡管居民多次疏通,問題始終未解決。
網格員迅速將居民困擾上報社區。社區迅速組織相關單位、物業公司和居民代表召開協商議事會,分析問題根源,制定解決方案。經過勘測和檢查,發現下水管道堵塞系設計不合理,便決定重新鋪設,并由網格員和居民代表共同監督,居民對處理結果表示滿意。
32歲的楊紅芬是決基社區第六網格網格員。每天,她都會深入“網格”進行走訪。
10月28日,城南安置點居民向她反映,有住戶將寵物狗連同狗籠放置在樓道,影響樓道衛生,還干擾居民生活。
了解情況后,楊紅芬通過“貴政通”上傳了相關信息。
決基社區迅速行動,派遣社區居民調解委員會成員到現場,向養犬戶闡釋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勸導他們文明養犬。養犬戶表示歉意,并承諾將狗籠移入室內。
“我們創新實施網格服務點單模式,有效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決基社區干部賀俊陽介紹,網格員積極宣傳政策,鼓勵群眾參與,將治理觸角延伸至基層。網格員心系群眾,服務一線,用一張嘴、一雙腿,為民辦實事、解急事、紓難事。
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松桃自治縣高度重視基層治理隊伍建設,核定縣、鄉兩級社會綜合治理服務中心304名事業編制人員,在編、在崗人員248人;優化1794個網格設置,配備1845名網格員和13420名聯戶長,確保組織運行順暢。目前,全縣已建成29個標準化綜治中心。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基層社會治理難題的真實寫照。如何巧妙用這根“針”,將千條“線”串聯起來,考驗著制度設計者的智慧。
為強化制度保障,松桃自治縣不斷完善“中心調度+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實時開展線上調度。鄉、村兩級綜治中心利用“貴政通”上報數據,快速分析研判、分流交辦轉辦。指揮中心協調解決疑難問題,確保群眾訴求快速響應。定期進行回訪數據評審,建立干部實績檔案,對辦理不力的干部依法處理。
化解矛盾糾紛 深化社會治理
“糾紛調解完畢。來,大家握個手。”近日,在松桃自治縣大路鎮綜治中心調解室,一場關于“彩禮返還”的爭議,在調解員的努力下達成和解。
2023年12月,陳某與趙某訂婚,趙某要求支付73700元彩禮。訂婚后,趙某改變主意,離家外出工作。陳某要求返還彩禮及相應費用,趙某未回應,陳某訴至法院。
大路鎮綜治中心調解員接到任務后,對案件梳理、研判,并查閱法律依據和案例,隨后開展調解工作。今年2月,雙方當事人來到大路鎮綜治中心調解室接受調解。
“我們支付了彩禮,訂婚儀式也已舉行,她們怎能說反悔就反悔,必須退還彩禮。”陳某父親對此感到非常憤怒。
“孩子不同意,我們沒辦法。我們同意退還彩禮,但其他費用不負責。”趙某父親反駁道。
面對情緒激動的雙方,調解員引導他們換位思考,依法、依理解決問題。在調解員的耐心調解下,雙方對立情緒緩解,彩禮返還問題達成和解。
這起案件的順利調解,是松桃自治縣積極推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松桃自治縣致力于建設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優化訴調、警調、訪調對接的矛盾糾紛調解模式,將各級綜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糾紛化解“集散地”和社會治理“晴雨表”。
如今,松桃自治縣已經建立了30個調解組織和2個個人調解室。今年以來,各級綜治中心接收訴前調解糾紛案件7240件,其中7162件成功調解,調解成功率98.92%。基層公安派出所推送的1728件矛盾糾紛案件,與綜治中心聯合成功化解1652件,化解成功率95.6%。
社會治理關鍵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松桃自治縣將群眾關心的公共事務、民生問題、重大矛盾糾紛等事項納入協商范疇,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提升矛盾糾紛解決能力。
此外,松桃自治縣還積極推進社會心理服務建設,探索“點單式+送單式”模式,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社會治理,探索出一條由“心”而治的基層社會治理善治之路。
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服務線”,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搭建平臺載體,健全工作機制,暢通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提升為民服務效能。發揮黨群服務中心、綜治中心作用,提供便捷、高效服務,形成上下貫通、服務高效的群眾訴求受理模式。
松桃自治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按照有一套標識標牌、有一套硬件設施、有一套上墻制度、有一套業務流程的標準建設綜治中心陣地,將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接入銅仁市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平臺、貴州省綜治和網格化信息平臺,構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銜接聯動的大調解工作格局。
今年以來,運用“數字苗鄉”治理預警平臺完成線上重點場所排查預警796余次,排查治安隱患735件,預防案事件105人次,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踐行“楓橋經驗”提升群眾“三感”
寬敞明亮的大廳、規范統一的窗口、熱情周到的服務……在松桃自治縣太平營街道綜治中心接待大廳,群眾辦事井然有序。
近年來,松桃自治縣積極構建科學合理、運行順暢、管理規范、注重實效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格局。
“我們打造了4個有較強輻射力和覆蓋面廣的基層‘楓橋式綜治中心’,形成了‘五建五化’基層創新工作格局,總結了28個類型化糾紛調解法,選樹調解典型案例30個。”該縣綜治中心副主任楊騎銘介紹,松桃自治縣積極適應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不斷提升綜治中心實戰作用,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松桃自治縣創新治理模式,通過大數據推動社會治理網絡化、智能化、專業化,實現“治理”向“智理”轉變。
綜治中心是黨委、政府了解民情的窗口、辦理民事的載體、解決民憂的途徑、凝聚民心的紐帶、造福民眾的平臺。松桃自治縣深化社會治理創新,推動綜治中心實戰化,打造“一站式”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平臺,優化人員配備和制度機制,做好網格管理、訴調警調訪調對接、數據信息分析研判等重點工作。
作為社會治理最基本單元,網格是連接基層治理與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對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至關重要。松桃自治縣整合黨建、民政、應急等工作網格,優化調整網格1794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845名,組織培訓30余場次,舉辦網格員業務技能實戰演練比武活動。
“近期,居民投訴有人在樓頂養雞。網格員多次調解,并與多部門協作,最終成功拆除養雞設施,確保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這是蓼皋街道南門社區網格員處理矛盾糾紛的一個成功案例。
為解決矛盾糾紛“倒金字塔”式結構問題,松桃自治縣堅持“調解優先、應調盡調、能調盡調、能調不判”原則,規范訴調對接實戰平臺,完善工作機制,發揮綜治中心“統”的作用和“分”的功能,將矛盾糾紛止于訴外、化解在訴前。
今年,松桃自治縣人民法院受理民商事糾紛和行政案件1192件,其中466件案件被對接并流轉至綜治中心,分流率39.09%。在這些案件中,有430件通過調解解決,調解成功率92.27%。
如今的松桃,呈現人們眼里的平安,是街上從容的腳步,是人們臉上的笑容,是井然有序的交通,是寧靜祥和的氛圍,是甜蜜溫馨的夢境。平安的背后,凝聚了政法系統無數人的汗水。他們以百姓期盼為念,以群眾利益為重,立足平凡、胸懷偉業,把奉獻與忠誠融入平安松桃、法治松桃建設中,讓每個松桃人感受到平安帶來的歡樂祥和、溫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