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把訴訟服務做到群眾心坎里
            時間:2024-12-17 10:22來源:青海法治報責任編輯: 安羽

            訴訟服務無小事,事事關民心。

            訴訟服務中心是人民法院聯系服務群眾的窗口,一頭挑著群眾冷暖,一頭挑著司法公正,為群眾提供暖心訴訟服務和多元解紛方案。

            今年以來,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著力開展訴前調解工作,通過完善訴調機制、規范調解流程、完善訴調對接、整合多方資源,有力推動訴前調解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訴前調解案件2570件,調解成功1604件,司法確認866件,訴前調解成功分流率31.16%,調解案件平均辦理時長8.9天。

            網上立案平臺

            近日,記者來到互助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走進寬敞明亮的大廳,映入眼簾的是民事立案、家事立案、申訴信訪、司法救助等服務窗口,當事人只需到指定窗口即可辦理事務。同時,配置的訴訟風險評估一體機、自助立案終端也更方便當事人操作。休息座椅、書寫桌、飲水機……便攜物品的陳列和擺放讓訴訟服務增加了“人情味”的司法關懷。

            “我是第一次來法院,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復印材料提交立案,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早上9點,王某因勞務合同糾紛來到法院起訴維權,案件很快被流轉至速裁法官手中。經過電話溝通、當面釋明、組織調解,原告、被告最終就給付勞務工資事宜達成一致意見,案件以調解結案。從立案到結案,只用了一天的時間。

            互助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還設有訴前調解中心,早上8點半,調解員汪永浩、李菊花準時出現在訴前調解中心辦公室。汪永浩深邃而明亮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人心,李菊花嘴角常掛著和藹的微笑,不知不覺拉近了與當事人的距離。“叮鈴鈴……”電話鈴聲響起,那端的當事人語氣極不耐煩,李菊花用平和的語氣緩和氣氛。記者經詢問了解到,原來打來電話的是一起物業服務合同糾紛的被告,在看到未接來電和短信后回復的電話。近20分鐘的電話交流后,被告表示會盡快交納物業費,希望物業公司撤訴。

            李菊花接聽電話時,汪永浩已經帶著厚厚的卷宗和書記員到調解室處理兩起借款糾紛案件。

            “希望再寬限些時間,現在手里實在是沒錢,有錢了就還……”雙方當事人對于還款期限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汪永浩引導當事人本著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理性溝通。

            原來,這兩起糾紛的借款本金均為30萬元,原告為同一銀行,為提高工作效率將兩案同時調解,兩案被告均表示自己并不是故意不還錢,經協調解決,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書記員做調解筆錄和協議,汪永浩指導當事人填寫司法確認申請表,簽完筆錄和協議后,兩案被申請人小心翼翼地問:“訴訟費多少元啊?”當調解員告知訴前調解不需要交納訴訟費時,二人臉上露出笑容。

            遞交材料

            一件、兩件、三件……時間一點一點地流逝,這便是汪永浩、李菊花的工作日常,也是互助縣人民法院所有調解員工作的縮影。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互助縣人民法院訴前調解中心聘任了8名特邀調解員,并配了8名書記員,指派有經驗的法官指導調解并做好訴調對接及司法確認工作。調委會在立案庭及各法庭以“調解員+書記員+法官(助理)”的模式,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和“道交一體化平臺”為依托,延伸訴訟服務中心職能,開展風險告知、法律咨詢、訴前調解等“一攬子”訴前調解工作,形成了“六庭一隊兩中心”(即六個人民法庭、一個速裁審判團隊、訴訟服務中心和訴前調解中心)的訴前調解格局,將人民調解的職能置于訴前,引導群眾選擇“人民調解”止紛爭,使由對簿公堂變訴前和解,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既節約了司法資源,又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咨詢辦理事務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互助縣人民法院深入推進訴訟服務中心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推動訴訟服務工作實現新發展。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